大明车队赵宏毅(左一)张敏(左三)合影留念,图片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拉巴斯1月11日电 题:第二次达喀尔 第一次享受艰难——访达喀尔拉力赛中国摩托车手赵宏毅、张敏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这是赵宏毅和张敏的第二次达喀尔拉力赛之旅,但却是他们第一次真正享受到这个号称是全球最艰难拉力赛的魅力。
“其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第一次达喀尔拉力赛。去年我们代表宗申车队参赛,但是在巴拉圭还没发车,车就坏了。准备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站在发车线上,结果就这么铩羽而归,这可把我们郁闷坏了。”在年达喀尔拉力赛的营地里,38岁的赵宏毅告诉来访的新华社记者。
1月7日,赵宏毅(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赵宏毅曾多次随队夺得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车队冠军并获得过1届个人冠军,在国内算得上是位知名车手。“那次没比赛成回到家,我舍不得马上摘下拉力赛的车手手环,足足戴了一个多月,”赵宏毅告诉记者。他对达喀尔拉力赛的向往可见一斑。
再次经过整一年的训练和准备,年初,赵宏毅终于站在第40届达喀尔拉力赛的发车线上。这次他代表大明矿业星之队,与他一起的,还有与他亦师亦友的西班牙车手蒙勒昂以及多年老伙伴、另一位在国内摩托车圈子里享有盛名的车手张敏。
赵宏毅(右)张敏(左)合影留念,图片受访者提供。
赵宏毅说:“从小我就梦想有一天能够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这次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参加完去年的环塔之后,8月份我们就把摩托车送到西班牙,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保养。”
这次,为大明车队提供后勤保障的也是来自西班牙的原班人马。“我们的队伍很精干。离开皮斯科(第二赛段终点)之后,我们就只剩下三个车手和三个后勤保障人员。大家沟通没有任何障碍,有时一个眼神就能互相明白,”他说。
1月7日,张敏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营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围绕着三辆摩托赛车,后勤保障车、简易食品桌和座椅分布在两侧。赵宏毅和张敏住一顶帐篷,蒙勒昂住另一顶帐篷,而他们的后勤人员大部分时间只能睡在车里。每天晚上入睡前,他们都会仔细研究组委会发放的次日比赛路书,进行详尽的标注。
第一次真正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赵宏毅和张敏都十分兴奋。“虽然在这样的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很难,冠军就是一个,但是参与就是最大的收获,”41岁的张敏说。
1月6日,赵宏毅在利马举行的发车仪式上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他们这次在大赛开始前,驾驶自己的KTMR2R战车在秘鲁首都利马郊区进行了试车,对当地的气候和赛段条件有了初步认识,并对赛车进行了一些小的调整。“秘鲁赛段的难点是沙漠。这边的沙漠有许多‘断头台’,直上直下,稍有不慎就容易翻车,因此需要提前观察,做出判断。”作为国内顶尖摩托车手,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比赛经验,但是达喀尔拉力赛的难度却也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第一天比赛时,漏签到了一个点,被罚了两个小时。有点小遗憾,但好在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比赛状态。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天比赛多公里,也有许多隐藏点,车子经过时什么反应都没有,但是我们吸取了教训,一个点都没有丢。所以,这几天我们主要是适应,我们对沙漠有所了解,对比赛用的电子系统也有所了解,总体节奏掌握得很好,很放松。”赵宏毅说。
1月6日,张敏在利马举行的发车仪式上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达喀尔拉力赛难度有所增加。除了秘鲁境内的沙漠,接下来车手们将面临玻利维亚的高海拔和暴晒;最后还有阿根廷境内的砂岩路段和弯道。每个赛段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圣胡安德马尔科纳的第四赛段,我和张敏都遭遇翻车事故,连摩托车的离合器把都摔坏了,好在最后还是顺利地抵达了终点,”赵宏毅透露。
达喀尔拉力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卫冕冠军桑德兰被认为是今年夺冠的最大热门之一,但是他在第四赛段的最后阶段摔倒,背部受伤,被迫退赛,留下了无穷遗憾。因此,对于这两位中国车手来说,顺利完成比赛成为他们的最大愿望。
1月7日,赵宏毅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我们的目的是争取顺利完赛。蒙勒昂有很多达喀尔比赛经验,他总是提醒我们:你的目标是终点,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做任何出格的事情。所以几天的比赛下来,我们感觉最重要的是控制节奏,不冒进。从速度来讲,我们都有所保留,一般比国内比赛时要慢20%。”赵宏毅说。
他的队友张敏则有更深感悟:“其实,拉力赛不是比谁跑得最快,而是在抵达终点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路线更精准,不漏过任何签到点。只有在这些基本条件都具备之后,才是跑得快慢的问题。”
编辑:实习生陈会娟
签发:徐征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