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中国教育一直在朝着不利于农村学生的方向变化
“需要找出并解决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而不应把精力放在枝节问题上。”全国*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谈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语重心长,反复强调一定要乘这次制订规划纲要的东风,从全局上、根本上谋划教育改革。作为知名教育专家,多年来朱清时先生对教育领域的弊病直言不讳。2006年,他应温家宝总理邀请进入中南海,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如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中,他又有怎样的建议和期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朱清时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教育改革首重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希望通过改革解决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难题。请问您认为教改面对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朱清时:首要的就是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这次我们如果能通过改革实现教育公平,那就解决了最大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明显低于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水平,这是极大的不公平。我看到报纸上有个统计说,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我上大学的时候(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基本与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符。现在的比例太低了,太不正常。原因是什么?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拿英语来说,城市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而农村呢,去年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全国有500多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还轮不到一名外语教师。这让农村孩子怎么跟城市孩子比?此外,还有很多额外的不公平,比如特长加分、各种比赛加分,这些都是城市孩子的专利,农村孩子哪有这样的机会?这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朝着不利于农村学生的方向变化,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实际上现在很多问题就是这种不公平带来的。朱清时:教育公平,第一关乎社会正义,没有公平,就没有正义;第二是这种不公平的体系扼杀了大量人才。因为农村不能上大学的孩子中间,其实许多是有很高天赋的。我在中科大的时候,最好的一个学生,就是来自安徽的边远山区。他读我的研究生的时候,每月有五六百块钱的津贴,自己只花一半,另一半供他弟弟读中学。这个学生极为聪明,现在已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新星。像这样的优秀人才,如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那么,应该怎样促进教育公平?朱清时:教育公平是一句老话了,说了多年,*府工作报告也说了多次。我希望规划纲要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找出办法来,不要回避,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公正,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除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另外,我还建议逐步取消重点学校。因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进重点学校,而这极少数的人,往往就是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所谓取消重点学校,并不是要解散这些学校,而是说不要再把各种资源都往重点学校集中,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好的老师,要让他们流动起来,能够到薄弱校、农村去工作。教师不流动,教育公平是做不到的。怎样让老师流动起来?一个办法就是把教师变为公务员。其实欧洲、日本的教师都是公务员。既然是公务员,享受国家的相关待遇,那么就必须承担义务,就是5年一轮岗,在城市工作5年,就要到农村去工作5年。当然教师变公务员,也不是说一下子把所有教师都转为公务员,而是先把部分教师,比如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变为公务员,让他们流动起来,这样逐渐增加中小学教师公务员的数量。:是不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府投入的问题?朱清时:那当然。教师变公务员,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待遇。教育的投入是肯定要增加的,同时增加的投入还要用对地方,我认为应该用于把优秀教师变为公务员,提高他们的待遇。现在其实不需要很多教师都流动,只要有少数优秀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就会很大。修修补补无济于事:教育公平之外呢,还有哪些突出问题?朱清时: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大的变动,不是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照搬过来的教育模式,分专业分得特别早,分得特别具体,使学生年纪轻轻就被分为各种类型,而且一分之后又很难改。这样做带来的后果,第一就是学生知识面特别窄,不适合交叉科学的创新;第二就是学生所学专业可能并不是他有天赋或者是有兴趣的,这样他一辈子都很难发挥出创造性。所以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那么怎样改呢?朱清时:首先就是要好好总结苏联模式的弊病,学习世界上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培养模式。美国教育模式有一个中国没有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层次叫社区学院,其数量占美国高等学校的41%。这种学院处于中学和大学之间,相当于我们的大专,但又有很大不同,它的学科不是很专,学生还是全面学习,学两年毕业后授予副学士学位,等于是大学生的一半,可以继续往上读普通大学三四年级。这个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转换器,40%多的人都被这个转换器吸收了。学生在这期间可以慢慢体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是什么,真正有长处的是什么,然后再找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就是说学生中学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大学,也可以先进入社区学院。朱清时:对。社区学院实际上是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本科教育沟通起来了,而我们国家,这几类教育没有沟通,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再上大学,不能再上研究生,而且专业都划死了。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感觉低人一等,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歧视的一批人,情绪不好,很难好好学习。:现在国内也有专升本,这与美国有什么不同呢?朱清时:专升本方式有缺陷。第一它的规模很有限,第二它只是一种特殊教育,拿的文凭跟普通大学不一样。社区学院在层次上虽然相当于我们的中专、大专,但它不划分专业,最重要的是,它和普通大学可以沟通起来,这样学生继续深造会有更多的途径。:您刚才谈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看来教育改革必须从大的结构上着手。朱清时:是这样的。所以我一直强调,教改要从整体的教育结构来谋划。实际上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它们是由于教育整体结构不合理滋生出来的。我们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独木桥,好像只有去本科高校才行,去专科就低人一等,这就造成进入本科高校的独木桥挤得厉害。如果整体结构合理了,它就不是独木桥了,而是有好多通道。你这次考不上本科,没关系,可以上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很多,你毕业了成绩好,照样可以进入本科的三四年级,所有路都是通的。所以整体结构合理了,高考也容易改了,课程负担也没那么重了。这样,文理分不分科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本刊 高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