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秘鲁远不止印加帝国和马丘比丘,最早的文明
TUhjnbcbe - 2023/10/26 17:47:00
北京哪家雀斑医院好 http://m.39.net/disease/a_9121411.html

上学的时候地理课本就讲过: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它北起加勒比海之滨,南至乌斯怀亚,如同一条巨龙,几乎纵贯整个拉丁美洲,绵延近公里,平均海拔超过米,西临浩瀚的太平洋,东接亚马逊热带雨林。神奇的山脉孕育了神奇的国度,秘鲁,就是其中之一。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中央地区,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北邻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东接巴西,南接智利,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别看这块土地面积不大,却涌现出一个个未解之谜:安第斯人制作的木乃伊和古埃及有何不同?马丘比丘是不是印加帝王的夏季行宫?纳斯卡地画是不是外星人的杰作?……然而一切都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戛然而止。

年7月28日,出生于阿根廷的何塞·德·圣马丁带领秘鲁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独立,为纪念他,首都利马老城区的一个广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圣马丁广场(PlazaSanMartín),广场于年7月27日开幕,以庆祝秘鲁独立周年。将军的雕塑矗立于广场中央,这里也是旧城区步行游览的起点。

目前出境游尚未恢复,就只能在博物馆里“云游”秘鲁了。今年恰逢秘鲁独立周年,也是中国与秘鲁建交50周年。为庆祝两国的友谊,由秘鲁文化部和6家中国博物馆共同主办、秘鲁11家博物馆协办的名为“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在包括广州、天津、北京在内的6座城市巡回展览。来自遥远的南美大陆共件文物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出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又一个文明。北京是巡展的最后一站,展览位于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展览时间从5月21日至8月22日,每周一闭馆,时间9:00-17:00,免费预约即可,我也赶在暑期来临之前去打卡。想告诉大家的是:非常非常值得一看,在此之前我对于秘鲁文明的了解只限于印加帝国、纳斯卡地画等。参观后发现她还拥有更多灿烂的文明和精美的文物,通过这次特展得以全面领略神秘而独特的秘鲁安第斯文明的历史和风采。冥冥间,遥远的秘鲁和中华文明似乎也有相通和相似之处。

秘鲁虽然没有宽阔的大河和肥沃的土地,却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史前文明——安第斯文明主要的发源地。除去我们熟知的印加帝国之外,这片土地上还曾兴起过查文、纳斯卡、莫切、瓦里、西坎、契穆等众多文化。从公元前多年到16世纪,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多彩的陶器、华丽的织物、精美的石雕、雄伟的建筑……最终因炫目的金银器引来了西班牙殖民者。遗憾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将土著文明毁灭殆尽,包括一切有价值的文物、档案、庙宇和古迹。更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文明都没有文字,也就无法像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那样留下诸多史籍,因此后世史学家无从查证。我们唯一能够凭借的就是考古发现,这次展览对于秘鲁文化的分期和观点论述也仅仅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大致认同的一些观点。

库斯科与印加人巧夺天工的雕刻

把每件文物都介绍一遍着实太过于枯燥,从这篇开始,我在每个文明里挑选一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陆续介绍一下:

展厅开头的墙上的画板注明了安第斯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年代对比,可以看出早在我国夏朝、商朝交界时,遥远的南美大陆也悄然兴起了自己的文明。

第一单元:文明初绽: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这段时间安第斯地区多个文化开始繁荣发展,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以秘鲁北部高地南端的“查文德万塔尔”为中心的“查文文化”。在其繁盛时期(公元前年-前年),影响十分广泛,从秘鲁北部高地一直到秘鲁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出现了艺术风格相对统一的现象,说明查文文化在当时被众多地区人们所接受,是安第斯文明的第一次文化高峰。安第斯文明的诸多元素,如美洲豹崇拜、大型祭祀中心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或强化,并延续到之后出现的各个文化。

这是秘鲁查文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海螺小号”(约公元前年-前年),它就是一个真正的海贝,由东太平洋巨型海螺制成,1年出土于查文德万塔尔遗址圆形广场附近被称为“海螺柱廊”的地方,在克丘亚语中被称为“普突突(pututu)”。

首先登场的是库比斯尼克文化与曼査伊文化(CupisnqueandManchayCultures):约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从公元前年开始,秘鲁相继出现了若干个繁荣的地方文化,其中库比斯尼克文化分布于秘鲁北部沿海地区,以造型精美的马镫形口陶器而闻名。比如这只“人脸形马镫口陶瓶”,由秘鲁中央储备银行博物馆收藏。这件陶器年代约为公元前1-前年,瓶口为独特的马镫形,是库比斯尼克陶器重要特征之一。这个陶瓶刻画了一个人脸形象,面部皮肤上的划痕、纹身及颜色都是当时人们主要的面部装饰手法。眼睛的表现方式可能说明此人已经失明,面部浅红色使用的是朱砂颜料。这件陶器反映出库比斯尼克文化格外注重表现陶器的细节。

曼查伊文化则分布于秘鲁中部沿海地区,以秘鲁首都利马以南的卢林河流域和曼查伊巴霍遗址等地为中心。人们在这些地方文区域都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使之成为安第斯地区人口聚集和社会分化的有力佐证。这个“彩色女性小雕像”,由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收藏,来自曼查伊文化。在秘鲁南部最早的陶器出现在约公元前-前年,这件陶制雕像出土于今天利马市以南的“库拉亚库(Curayacu)”沿海遗址,年代为公元前0年-前年。雕塑通过着色和精湛的技术表现出一位有着生动面庞和精致发型的年轻女子。

看看这位女子放在肚皮上的双手,我突然想起了智利复活节岛上的石像,石像双手也放在肚皮上。这些石像据考古推测大约制作于公元1-年间,也许,穿越两千年后,文明在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上又“复活”了吧。

查文文化(ChavínCulture):约公元前年-前年

以秘鲁北部、海拔米的高地南端的查文德万塔尔为中心,目前发掘出的遗址位于河流交汇处,三面环山,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查文文化繁荣时期这里是当时的宗教中心。从艺术文化方面看,查文文化代表了当时安第斯地区最高的文化成就,反映了安第斯文明第一次文化统一的面貌。它汲取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文化等其他文化的成果,也成为之后众多安第斯文化发展的源泉。

查文文化最重要的一大特色,就是崇拜美洲虎等猫科动物。比如这只“猫科动物形马镫口陶瓶”,来自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是“查文-库比斯尼克文”文化代表。它描绘了一只蹲着的猫科动物形象,陶瓶上突出的獠牙就是猫科动物的特征之一。

这两个“带榫头石雕头像”由秘鲁查文博物馆收藏,在查文德万塔尔遗址中心神庙西面和南面围墙外侧排列着用石榫固定的石雕头像,目前已知至少个,每个头像都是通过从背面伸出的细长突出物插入墙壁,这一系列头像展示了一个普通的人脸如何逐步变成一副具有猫科动物巨大獠牙和其他特征的脸。

这两个头像里,其中一个和人类似,但同时又显示出凸出的眼睛、宽阔的鼻子和凹陷的脸颊,以及一些不同寻常的特征;另一个头像可以看到宽阔的巨口和巨大交错的牙齿,表明转化过程中更接近猫科动物,头发雕成蛇的造型。

在查文文化的宗教仪式中,广泛使用致幻物质,如“圣佩德罗仙人掌”。所以考古学家推论这些石雕塑造的转化形象,和很多查文文物的图像都来自祭司在致幻剂影响下产生的幻觉。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迷幻状态中的祭司可以与神和不同世界中的食物建立联系。猫科动物尤其是美洲豹也被认为在自然和超自然的世界间起到中介作用。

比如这块出土于查文德万塔尔遗址的花岗岩雕刻石板,年代为查文文化晚期(公元前年-前年),石板上雕刻的人像有獠牙、利爪、蛇状附肢等。图案中的叶子和豆荚被解读成一种有致幻作用的植物蛇状柯拉豆,查文文化时期广泛使用。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余座城市。

1
查看完整版本: 秘鲁远不止印加帝国和马丘比丘,最早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