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金的投资图景
摘要:这不,过去几个月间,区区几千亿的资金涌入新股申购市场,已悄然搅乱了不少金融机构和融资产品的阵脚,指数也因此而上涨了40%上下,当真是资金为王的气氛。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因为庞大的体量而被迫放慢,接着与之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步伐放慢,社会基建投资的总量放慢,社会融资总量亦开始放慢;导致资金需求减少,继而带动银行理财产品、信用产品的收益率下行。
股市宴宾客、房市车马稀,这是近两周笔者最大的感受。业内交流凡触及股市,则必然情绪亢奋、人头攒动。而若谈及房价,则多半情绪不高、甚至分歧巨大。两者一高一低恰恰征兆了当下的市场冷暖和资金流向 .
前一阶段,笔者参与了一处资本市场的内部论坛,说是内部,其实也请了不少外部人士。于是,人流就瞬间爆了棚。会场内人挤人自不必说,会场以外也是各自成堆,热情交流,那热情直让我想起八年前的那轮牛市或是当年认购证年代的马路沙龙 ,或者是春节购买火车票的情景,总之是人气满满。
以指数论,现在和当初自不可比,但人头潮涌的热情却已可比拟于当初。想来,这与过去几年国民财富暴增有关。
过去七年间,投资信托产品的国民财富增长了两倍,投资房地产市场的大概涨了一倍至两倍。由投资品积累的财富以数十万亿计,这股巨大的资金力量成了所有金融机构眼中的肥肉,也是过去两年间中国大妈的声名远播于海外的真正依傍,而今这些财富面临要重新配置的当口,则注定不论去哪儿都是要惊起一滩鸥鹭。
这不,过去几个月间,区区几千亿的资金涌入新股申购市场,已悄然搅乱了不少金融机构和融资产品的阵脚,指数也因此而上涨了40%上下,当真是资金为王的气氛。
以通常普罗大众能接触到的投资产品:房地产、银行理财产品与债券、股票市场、信托产品而言,如今最具吸引力的确实是股市。
以收益论,过去几年间,以房地产市场为龙头的中国投资大潮悄然带起的社会融资成本高峰 ,成功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三者合构的无风险收益率的攀升,形成了一个从融资投资融资的闭合循环,而身处其外的A股市场则因此而遭遇沉重打击,走出了一个长达七年的调整世道。
而今,整个融资的时钟正在逆转。
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因为庞大的体量而被迫放慢,接着与之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步伐放慢,社会基建投资的总量放慢,社会融资总量亦开始放慢;导致资金需求减少,继而带动银行理财产品、信用产品的收益率下行。
随着基建总量和融资总量的下降,还会带动表现相对迟钝的房价和地价的走势下降,而后者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对于房屋的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一旦房价上涨的势头得不到延续,则以之为抵押品的信托和银行贷款则面临信用风险,这恰恰是如今中国投资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
接下去,这个循环走到何处去,是无法预知的。但是此刻,于尚有余力的投资者而言,降低其在信托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头寸已是必然。无论流出的资金有多少,这一点额度都以足够令A股市场表现惊艳,更不要说正在迅速国际化的人民币可能带来的海外资本。
而以基金产品论,未来值得普通投资者关注的产品大致为三类。
第一类是挂钩A股蓝筹公司的理财产品。综合各方的信息,中国的蓝筹股(主要是金融和制造业)不仅是目前中国股市性价比最高的板块,同时也是全球市场的估值最低点。从长远而言,这个洼地终究会被各处而来的资金填平。唯一值得考虑的是时间问题。鉴于蓝筹产品的投资性质,资深的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管理的蓝筹基金,或是指数化的产品是最好的配置工具。
第二类是挂钩中国未来金融改革方向的理财产品。中国的每一次金融和经济*策的变化,都将造就一批巨大的投资机会。当年的全流通、更早的转配股、乃至更早的蓝筹股革命皆类似。而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层次市场建设,无疑是最有突破意义的*策,与之相关,投资优质三板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投资B股、H股优质公司的理财产品无疑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
第三类是挂钩海外优质资产的理财产品。从更长远看,中国未来5~10年的窗口期,可能是国内资本在海外大展手脚的一年。那些将满足于中国经济未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公司和资源将是又一道风景。当然,这样的产品投资门槛更高,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来运作,这是后话,留待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