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恩霆
年10月30日,拉美大国巴西的总统选举决胜轮投票落下帷幕,77岁的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再次当选总统。12月12日,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向卢拉颁发了当选总统证书,他将于年1月1日正式就职。
早在年6月底,博索纳罗就曾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喊话称:“如果左翼赢得巴西大选,南美洲将完全变成粉红色,实际上孤立了美国。”最终,卢拉胜选将近些年来日渐高涨的拉美“粉红浪潮”推向了顶峰。
卢拉(资料片)
“粉红浪潮”是指左翼政党在拉美多国掌权执政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末到年前,拉美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粉红浪潮”,卢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年至年担任两届巴西总统。
拉美左翼力量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反对美国干涉地区事务和各国内政,在第一轮“粉红浪潮”之下,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不得不在年11月宣布支配美国和拉美关系近年的“门罗主义”终结。
尽管在年之后经历了低谷期,但随着年底来自左翼的洛佩斯在墨西哥上台执政,拉美左翼开始回归。去年,左翼总统候选人先后在玻利维亚、智利、洪都拉斯和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胜选掌权。
年6月,美国时隔28年再次举办美洲峰会,并拒绝邀请委内瑞拉、古巴和尼加拉瓜参会,此举遭到拉美多国谴责,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国领导人干脆拒绝出席,令美国的拉美外交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
美国总统拜登在美洲峰会上讲话。
拉美“向左转”之际,大西洋对岸的欧洲再度显露“向右”的端倪。10月22日,随着意大利兄弟党党首梅洛尼就任总理,这个欧盟第三大经济体迎来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还首次出现一个极右翼政党领导人率领的政府。而在4年前,意大利兄弟党只不过是个勉强跨过“门槛”进入议会的“无名之辈”。4年来,它甚至在意大利大联合政府时期沦为“弃子”——唯一反对党。
无独有偶,年9月,北欧国家瑞典的政局变化也震动整个欧洲——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在大选中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和右翼阵营的领头羊,以至于后来组建的右翼联合政府不得不依靠该党的支持才顺利上台执政。虽未参与组阁,但瑞典民主党已然成为左右该国政坛的关键力量。
同样不容小觑的,还有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尽管玛丽娜·勒庞在11月6日将党首职务交到27岁的欧洲议会议员巴尔德拉的手上,但这位三度参加法国总统选举的女人,很可能在年大选时再度代表“国民联盟”出战。
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党首、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虽然玛丽娜·勒庞在年大选第一轮铩羽而归,但在年闯进决胜轮,虽然以巨大劣势败给马克龙,但仍创造了历史。在年4月的法国大选中,她再次闯进决胜轮,对手还是马克龙。但这一次马克龙的得票率为58.54%,较五年前有所下降,玛丽娜·勒庞的得票率则为41.46%,与五年前相比大幅提升。
欧洲政坛暗流涌动,令人联想到年欧洲难民危机后的几年里,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崛起。彼时,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也经历了特朗普执政时期的政治极化和民意分裂。当然,以加征关税为代表的贸易摩擦,也令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加深。
如今,美欧关系再度面临类似考验。拜登政府的《削减通胀法案》招致法德为首的欧盟一致反对,其中针对美国生产和应用的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的亿美元补贴,对欧洲企业“极具攻击性”,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斥该法案“损欧利美”,欧盟决定将采取报复措施。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
相较欧洲,此前同样紧随美国脚步的中东盟友,现在也日益“战略自主”,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公开对美国说“不”。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进一步高企,加剧了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拜登曾寻求沙特、阿联酋等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增产抑价,但他打给这两国领导人的电话遭到拒接。即便拜登7月亲赴沙特,也没能说服沙特,后者反倒与俄罗斯就能源政策保持着高层沟通。如今的中东“向北望”“向东看”,自主外交更加多元化。
当拉美国家重新拧成一股绳,当欧洲盟友频遭美国政策“误伤”,当中东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的“朋友圈”拉响了警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