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社会的转型,作家的社会心理开始慢慢发生变化,逐渐由乡土心态转换到城市心态上,这是一个漫长过程。1981年前后《北京文学》周围曾出现了一大批作家群落,刘绍棠非常兴奋,写了一篇总结性的文章,题目为《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在刘绍棠眼里,就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都算不上“城市”。冯骥才也将他写天津市民生活的“小说集”取名为《乡土小说》,这些作家虽久居在城市里,但是他们的心态隶属于乡土传统,他们很自然地把北京这样的城市当作中国乡土社会的一个部分。高晓声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农村回到城市时,他还是要“为农民立言”(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始末》,《新时期作家谈创作》)。1996年殷慧芬在《面对城市》的“创作谈”中还提到大批中国作家的“乡土心态”:
亲爱的,我说了这么多,好与坏,其实,我都舍不得放弃你。
今姩将基本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