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曲牌漫谈十三篇
TUhjnbcbe - 2020/11/19 14:41:00

一、浅谈元曲中的曲牌和宫调

提起元曲,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中凄清萧瑟、格调苍凉的意境,只寥寥几笔,就清晰地跃然纸上,让读者心底蔓过萧秋中漂泊羁旅的惆怅和失意凄冷的愁绪。

人们喜欢《天净沙秋思》,是喜欢其中的文笔和意境,但对曲牌和宫调却多有困惑。

说到元曲的曲牌,自然而然地想到词牌。元曲是宋词中演化出来的,它和宋词一样都有自己的牌名(宋词是词牌,元曲是曲牌)。但元曲又和宋词有区别。宋词的题目一般由词牌和内容提示两部分构成,而元曲的题目却多了宫调,一般由宫调、曲牌、内容提示三部分构成。例如,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

“调式:按一定关系排列起来的一组音(不超过7个),并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叫做调式;”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元曲中的宫调之中常用的是其中的十二种: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

在选用宫调的时候,按照音律的风格,以调合情,或喜或悲或哀怨,都有一定的习惯。例如,游赏用仙吕、双调等宫调,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宫调。同时,每一宫调都采用不同曲牌。元曲的曲牌也和宋词一样有自己特定的韵律。

元曲一般分散曲、杂剧两种。1、散曲又分套数,小令带过曲。一个套数“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只用一个曲牌,如果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多,还可以把一个曲调重复用几次,叫重头小令。而带过曲则是把两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结在一起来填写(最多只能填三调),与重头小令不同,带过曲用的是不同的曲牌。重头小令与带过曲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2、杂剧就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单独存在,同时也是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

元曲与宋词虽然都要求按照词牌或者曲牌填写,但元曲却要求句句压韵,并且中间可以有衬字(衬字是在不更动原谱的基础上增加字数的,这个增加的字数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元曲和和宋词相比,元曲比较通俗些,而宋词则相对雅致些;元曲主要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曲调,而宋词则是中原的曲调。

如果想填写元曲,可以按照元曲的曲牌来填写,每个采用什么调式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可以参考《曲谱》(
  八、川剧弹戏曲牌

川剧弹戏曲牌比较单纯,但数量较胡琴为多。它既有男腔和女腔的不同,又有“甜皮”和“苦皮”(即悲曲和喜曲)的区别,主要曲牌有:

[倒板][一字][二流][垛板]

[三板][哀子][滚板][吧儿腔]

[数板]

以上曲牌中,同一名称的曲牌,如果是“甜皮”,则表达喜剧性的情感、欢乐、愉快;若为“苦皮”,则适合于表现悲愤、悲壮的情节和人物内心情绪。两种唱腔不是切然分开的,而是根据剧情的实际需要而混合使用。但常常在剧本上标明[甜皮一字]、[苦皮倒板]之类。


  九、川剧胡琴曲牌

川剧胡琴腔系由“西皮”、“二黄”和“阴调”三个部分组成,其曲牌远不如高腔和昆曲复杂。其主要曲牌为:

一、“西皮”曲牌

[倒板][一字][大过板][二流]

[三板][哀子][滚板][五鸡头]

[浪里闻]

二、“二黄”曲牌

[倒板][夺子][么板][封头板]

[一字][大过板][叩叩板][三板]

[哀子][滚板][老调][混江龙]

[丁丁板][平板][玉娇姿][瓜子精]

[人参调][佛偈子][刮穿花]

三、“阴调”曲牌

[阴夺子][阴一字][大过板][数板]

以上川剧胡琴曲牌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倒板]、[一字]、[二流]、[大过板]之类,三种腔调中名称相同,但旋律、曲调不同;二是同一种腔调中的同一曲牌,男腔与女腔也不一样。


  十、川剧昆腔曲牌

川剧昆腔源于苏昆,后又受到北昆的影响,故兼有南北昆曲的特色和风格。其主要曲牌有:

[端正好][叨叨令][小梁州][醉太平]

[尾声][喜迁莺][锦缠道][四边静]

[赏花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

[天下乐][后庭花][寄生草][哪吒令]

[鹊踏枝][醉扶归][皂罗袍][桂枝香]

[掉角儿][一枝花][牧羊关][采茶歌]

[乌夜啼][四块玉][尾煞][梁州序]

[节节高][一江风][香柳娘][懒画眉]

[金钱花][醉花荫][刮地风][水仙子]

[赏宫花][粉蝶儿][醉春风][上小楼]

[满庭芳][普天乐][柳青娘][红沙儿]

[道和][泣颜回][石榴花][驻马听]

[大和佛][耍孩儿][缕缕金][尾犯序]

[舞霓裳][山花子][红绣鞋][驮还着]

[太平令][耍孩儿][绕地游][山坡羊]

[浪淘沙][杏花天][梅花酒][水底鱼]

[新水令][雁儿落][得胜令][搅筝琶]

[清江引][步步娇][庆东园][沽美酒]

[挂玉钩][川拨棹][七兄弟][收江南]

[胡十八][醉公子][锁南枝][朝元歌]

[黑麻序][园林好][江儿水][五供养]

[玉姣枝][哭皇天][道和][烧夜香]

[锦堂月][诵子][大环着][梧桐雨]

[弥陀令][杂板令][古风][么篇]

[香雪灯][菩提][玉天仙][景芙蓉]

[灯娥犯][山歌][安庆][弋阳调]

[鸾台春][大红袍][琴曲][雷神报]

[道师令][普陀令][长寿仙][黑沙儿]

[八谱][笛影][小开门][清水令]

[北石榴花][地锦裆][北朝天子][沉醉东风]

[北梧桐儿][山花子合同][北村里迓鼓][引子]

[风吹荷叶煞]

以上川剧昆腔曲牌,其名称基本上与昆曲一致,与高腔也大致相同。但仅仅是主旋律同于南昆和北昆,而与高腔同名曲牌的曲调则完全不同。正如著名导演焦菊隐同志所说:“川戏的昆腔《尼姑思凡》跟京剧的《思凡》、昆曲《思凡》完全不一样。它连唱昆腔花腔的地方都有改动。可是,它是昆曲,又是川戏。”这最后一句话——“是昆曲,又是川戏”,可谓是对川剧昆腔最准确、精当的概括。


  十一、川剧高腔曲牌

高腔曲牌在五种声腔的曲牌中数量最多。从曲牌名称而论,它不仅包括了南北曲的曲牌名,而且还有自己独创的曲牌。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有利于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其曲牌主要有: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

[脱布衫][阳关三叠][满庭芳][菩萨蛮]

[玉芙蓉][洞仙歌][雁鱼锦][九转回廊]

[四边静][一撮掉][笑和尚][呆骨朵]

[刷子序][刷子芙蓉][倾杯序][普天乐]

[雁过声][雁过沙][缠锦道][瑞鹤仙引]

[锦缠乐][梁州令][白鹤子][快活三]

[满江红][破齐阵引][喜春来][双鸿鹄]

[白练序][贺新郎][四块玉][梁州近令]

[乌夜啼][赚煞尾][节节高][尾声]

[牧羊关][梁州新郎][洞中仙][一枝花]

[采茶歌][骂玉郎][梁州赚][梁州第七]

[梁州序][古梁州][香罗带][陶金令]

[么篇][菩萨梁州][红衲袄][解三星]

[飞梆子][青衲袄][楚江吟][落地金钱]

[孤雁飞][梅花塘][征胡兵][金钱花]

[一江风][绣带宜春][宜春令][绣带儿]

[一江青][三学士][锁窗郎][北一枝花]

[东欧令][味淡歌][刮骨令][黑麻序]

[刮鼓令][大红衲袄][刮腹令][画眉青]

[金莲子][懒画眉][鹌鹑儿][小红衲袄]

[红芍药][哭皇天][汉腔][三仙桥]

[步蟾宫][老红衲袄][风检才][大迓鼓]

[烧夜香][太师引][榴花泣][满江红引]

[临江仙][锁窗纱][五更转][针线箱]

[缠枝花][一剪梅引][锁窗寒][奈子花]

[浣溪沙][哭相思][篇尾][七娘子引]

[罗带儿][宜春乐][罗鼓令][白罗带]

[倒课子][太师解酲][占春魁][金瓯带]

[楚江秋][荆襄怨][生姜芽][七贤过关]

[玉梅花][团涡儿][玄鹤鸣][瑶华令]

[痴冤家][虞美人引][恋芳春][满路花]

[红锦袍][虾蟆序][点绛春][挂真儿引]

[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元和令]

[上马娇][阮郎归引][哪吒令][鹊踏枝]

[寄生草][后庭花][青哥儿][村里迓鼓]

[赚煞][胜葫芦][高点江][皂罗袍]

[煞尾][黄莺皂罗][点江][快点江]

[柳叶儿][醉扶归][金盏儿][解醒望乡]

[六么令][忆王孙][不是路][赚尾]

[醉中天][北不是路][四季花][大安乐]

[双雁子][一封书][一封歌][踏莎行引]

[罗袍歌][玉雁子][甘州歌][傍妆台]

[长拍][番卜算引][短拍][桂坡羊]

[解三酲][月儿高][一封罗][甘州解酲]

[喜相逢][急三枪][掉角儿][铁骑儿]

[碧牧丹][桂枝香引][江神子][尾声]

[山桃红][腊梅花][望吾乡][霜天晓角]

[赏花时][对玉环][鹊桥仙][洞天春]

[胜如花][南不是路][卜算子][点绛红]

[绛唇尾][嘉庆子][好姐姐][似娘子引]

[余文][尾余文][六旄令][七句半]

[醉翁子][姐姐泼棹][调笑令][天净沙]

[金蕉叶][小桃红][棉搭絮][江水园林]

[玉山供][忒忒令][玉山颓][美女行]

[误佳期][秋江送别][古竹马][下山虎]

[山麻楷][五韵美][斗鹌鹑][紫花儿序]

[苍龙台][蛮牌令][五般宜][月中花]

[八月花][疏帘淡月][铧锹儿][浪淘沙]

[十二红][晓行序][金蛾神][望远行引]

[忆多娇][包子令][斗黑麻][亭前柳]

[金蝉歌][水底鱼儿][梅花引][祝英台]

[斗宝蟾][南乡子][排歌][入破出破]

[醉花荫][画眉序][喜迁莺][滴溜子]

[出队子][杏花天引][鲍老催][四般宜]

[冯夷曲][风淘沙][催桃儿][神杖滴溜]

[刮地风][双声子][四门子][水仙子]

[凌波仙][绣带黄龙][湘妃怨][滴溜犯]

[狮子序][太平歌][降黄龙][北降黄龙]

[赏宫花][大胜乐][啄木儿][失奴儿]

[皂角儿][西地锦引][三段子][重对子]

[归朝歌][尾煞][滴滴金][二郎集贤]

[甜水令][三春柳][玩仙灯][西地锦]

[红娘子][六犯宫词][侧砖儿][竹枝儿]

[收尾][集贤宾][逍遥乐][北忆秦娥]

[簇御林][猫儿坠][梭梭岗][二郎神]

[啭林莺][忆秦娥引][二贤宾][金丝坠]

[金梧桐][梧桐雨][十串金][绕地游引]

[黄莺儿][梧桐儿][十二时][长相思]

[高阳台][黄玉莺儿][秦楼月][不识途]

[苗引][水红花][簇林莺][月上海棠]

[锦堂月][金字经][金字令][三棒鼓]

[锦上花][秋蕊香引][七兄弟][搅筝琶]

[得胜令][胡十八][庆东园][金珑聪引]

[武陵花][娥郎儿][惜奴娇][天仙子]

[忆秦娥][柳消青引][新水令][步步娇]

[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北新水令]

[绕绕令][园柳青][沽美酒][清江引]

[莺啼序][北驻马听][喜江南][收江南]

[江头桂][魔合罗][四朝元][江头金桂]

[锁南枝][孝南枝][孝顺歌][山坡羊]

[幽冥钟][江头送别][吴小四][风入松]

[五供养][剪绽花][弥陀令][凤凰阁引]

[普天供][马如飞][耍孩儿][生查子]

[朝天子][新水令引][普贤歌][玉抱肚]

[马不前][打舟歌][中央闹][海棠春引]

[太平令][东瓯令][金络索][后庭花]

[梧叶儿][谒金门引][驻云飞][渔家灯]

[渔家傲][雁过灯][忆母儿][胡捣练引]

[好事近][菊花新][古凉台][古轮台]

[剔银灯][念奴娇序][红绣鞋][半天飞]

[锦衣香][浆水令][玉天仙][菊花乐引]

[扑灯蛾][鼓盆歌][河边柳][孤舟令]

[寸寸好][地锦裆][川拨棹][桃红菊]

[品令][尹令][么令][平沙落雁]

[夜行船][杂板令][字字双][粉蝶儿]

[石榴花][北驻马听][泣颜回][尾犯序]

[驻马听][驻马干][驻马泣][画堂春引]

[驻马坪][占占子][越恁好][千秋岁]

[永团圆][江水芙蓉][齐天乐][榴花泣]

[好花儿][大环着][西江月][金钱水底]

[满天飞][马啼花][双劝酒][何满子]

[梅花酒][梁州近令][神杖儿][惜奴娇]

[催拍儿][出队子][玉包肚][双声叠韵]

[秋夜月][奈子花][闲花袍][醉太平]

[香柳娘][九转回肠][字字双][玉姣枝]

[淘金令][孤舟令][甜驻云][九转贺郎]

[朝元歌][玉楼春][锦中拍][锦后拍]

[归去来][柳梢青引][六国朝][念奴娇]

[催拍子][鹧鸪天][倒划船][杏坛三操]

[下西虎][玩花灯][侯山月][哭妓婆]

[催拍][沉醉东风][肉金经][婆罗权]

[荒草地][前马][虾蟆序][节节高犯]

[斗金蟾][采莲曲][岷山绿][六么遍]

[阳春曲][古神杖儿][琴家弄][绿褴踢]

[捣白练][捣练子][步虚声][刮地风犯]

[莺踏花][黄梅雨][醉娘子][踏莎行]

[斗双鸡][古水仙子][山花子][打舟歌]

[七串锦][锦孝袍][尾犯序][下山夭桃]

[么歌令][珠履曲][七言词][柳叶喧]

[双鹑][二犯一江风][喜迁乔][连枪调]

[瑞鹤仙][塞鸿秋][调子山坡羊][小梁州]

[六么遍][普天乐][碧牡丹][蛮江令]

[罗袍歌][高过金盏儿][虞美人][五更转]

[刘泼帽][黄龙滚][添字红绣鞋][清玉案]

[驮还着][南乡子][亭前柳][对玉环]

[持玉钩][鲍老扑灯蛾][山丹花][四七言]

[普天泣][望远行][金索山坡羊][豹子令]

[算子先][锦涣灯][锦前拍][水底鱼]

[醉小桃][山坡不尽羊][朝阳歌][琢磨儿]

[琢磨序][一朵云][秋风第一枝][上园林]

[青鱼令][秋仪令][仙鹤令][月云高]

[千秋序][五马江儿水][上天梯][楚南调]

[遍地花][满地花][四犯黄莺儿][点点花]

[佛赚][本序][吴歌][各地飞]

[哭孩儿][莺集御林春][山羊歌][三春锦]

[望儿归][念佛水红花][相逢好][划锋儿]

[讴歌曲][绣球花][十传令][下扬州]

[泪滴红转儿][马前别][哭柳娘][荷叶儿]

[七娘子][二犯淘金令][双仙子][燕儿飞]

[栽花回][天香行][蟾宫曲][朱履曲]

[众吃马不行][羊头靴][凯歌回][阵阵赢]

[谒金门][二犯江头桂][慢金盏][醉金盏]

[日停舟][含笑花][喜江南][知秋令]

[二犯朝天子][彩旗儿][江城子][倒拖船]

[大金钱][四犯黄莺儿][秦楼月][天仙令]

[比目鱼][折红莲][琼林宴][潘妃曲]

[三犯石榴花][狮子序][画眉青][金莲子]

[双声子][倾杯玉芙蓉][绣带儿][四不象]

[滚终][一剪梅][三棒教][挂玉钩]

[黄龙绣带儿][金蟾歌][马不行][番卜算]

[算子后][东风第一枝][夜行船][挂搭活]

[挂搭沽][中滚][酹江月][玉梅花]

[走马观芙蓉][点唇尾][流水腔][锦南裘]

[驻马阡][二犯月儿高][吹吹腔]

[阴山坡][金索挂梧桐][八声甘州歌]

[桂坡不尽羊][六么皂罗令][二犯傍妆台]

[二犯桂枝香][棹角甘州歌][霜天晓角引]

[雁儿落带得胜令][沽美酒带太平令]

[骂玉郎带上小楼][传言玉女引][风云会四朝元]

[十二红山坡羊][一起一落水红花]

[红衲袄带山坡羊][一江风带过跌落金钱]


  以上高腔曲牌,仅仅是已出版的几种书和部分剧本中所见到的,远远不是川剧高腔曲牌的全部。这当中,有的可能是异名,有的可能是错别字,有的可能为同音字。为保留历史原貌,这里一律照旧,未作改动。在这众多的曲牌中,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是悲曲多而喜曲少。

二是悲哀曲子多而悲壮曲子少。

三是曲牌名称多而音乐旋律变化少。

四是心谱多而记谱少。

因此,川剧高腔音乐既需要加快改革、丰富其表现力,又面临原有音乐遗产后继无人的危险。若不抓紧抢救、继承、录像、录音,再过一代人,必将看到曲牌不知所云。


  十二、音乐的曲牌化


  旧曲沿用用不旧


  川剧的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音乐)与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便是曲牌化。它不是像歌剧、舞剧那样每戏作曲,而是旧曲沿用。李调元说川剧高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之论是不足为据的。只不过川剧不依南北《九宫谱》、《钦定曲谱》之类,而是代代相传、口传心授的“心谱”。否则,川剧演员看到剧本上所挂的曲牌便会唱的艺术事实就不可理解。如果是各唱各的“随心令”,则必然失去和谐与默契,更无法到处“跑滩”演出。川剧的唱腔是从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规范而固定下来的产物。高腔曲牌中的大部分名称虽与南北曲相同,但音乐旋律则大异其趣,完全是四川化了的,所以被王世贞等人讥讽为“川调”,也可谓事出有因。川剧昆曲与苏昆(即“南昆”)尽管曲牌名称和音乐的主旋律都相同,但装饰音也大不一样,使之具有了“川味”。胡琴曲牌与徽调、京剧等同名曲牌是同名而异实,弹戏曲牌与秦腔等梆子类剧种的曲牌名称相同,但腔调则根本不同。川剧曲牌就是川剧自己的曲调和牌子。只有彻头彻尾才谓之“化”。川剧即使借鉴了各个地方剧种和曲种的一些东西,那也是“化”他为我,变成了自己的唱腔和乐曲,为我所用。

建国以后,在川剧音乐改革上花的功夫最大,出版、印行的东西最多。据不完全的统计,主要有以下一些音乐著作:

《川剧高腔曲牌》(第一集蓝少云整理本)

《川剧高腔曲牌》(第二集黄一良、蒋学琼整理本)

《川剧高腔曲牌》(彭文元口述本)

《川剧高腔曲牌》(刘汉章整理本)

《川剧高腔乐府》(张德成口述本)

《川剧高腔曲牌》(省川剧学校本)

《川剧高腔唱腔》(省川剧学校本)

《论川剧高腔音乐》(沙梅著)

《川剧昆曲曲谱》(省川剧学校本)

《川剧昆曲汇编》(刘泉等编)

《川剧胡琴基本曲调》(鞠子材口述本)

《川剧胡琴唱腔》(省川剧学校本)

《川剧胡琴曲牌》(肖君辅等著)

《川剧弹戏曲牌》(肖君辅等著)

《川剧弹戏唱腔》(省川剧学校本)

《川剧灯戏曲谱》(省川剧学校本)

《川剧灯戏曲牌》(蒋必达整理本)

《川剧锣鼓牌子》(黄一良、胡为孝本)

《川剧唢呐曲牌》(魏辅周整理本)

《川剧笛子曲谱》(刘宗富等整理本)

《川剧音乐教材》(重庆川剧帮腔人员训练班本)

《川剧音乐问题研究资料》(成都市音协本)

《川剧音乐概述》(李兆鸿等编著)

《川剧音乐改革文选》(省川研院辑本)

《川剧高腔音乐散论》(钟善祥著)

《川剧高腔曲谱》(文国栋主编本)

《川剧唢呐曲牌》(刘泉著)

从以上这个并不完整的清单上,不难看出川剧音乐的曲牌化特点。不论是“昆、高、胡、弹、灯”,也不论是唢呐、笛子、锣鼓经,它们都是有曲谱、有牌子,并且是固定的、通用的。


  十三、元曲概说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既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东瓯诗谭将作一专辑,特向广大诗友征稿,诗词联不限,内容可围绕人物、事件写,拒绝空洞无物作品;要求格律严谨,诗用新韵须注明,投稿时间截至7月20日,投稿邮箱

qq.
  东瓯诗谭微刊开设栏目:温州当今诗人、特刊、诗话词话、诗词酬唱、命题作诗、新诗园地、今日学诗、东瓯人文、周末涨知识。欢迎大家投稿。来稿请注明投何栏目,并附个人简介和
  一、“温州当今诗人”栏目:推出温州当今诗人专辑,每辑发20首诗、词或联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二、“特刊”栏目:推出全国各地诗人有一定特色的10首以上某一专题的诗、词或联原创作品,题材一般也要统一(如七绝就是七绝、五律就是五律),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三、“诗话词话”栏目:欢迎全国各地诗论家有一定见解的诗话词话类原创文章。


  四、“诗词酬唱”栏目:为各种原创唱和专辑。地域不限。诗人可自己组织达到一定数量的酬唱作品投稿,要求格律严谨。


  五、“东瓯人文”栏目:推出有关东瓯人文的散文、传记。


  六、“新诗园地”栏目:拟不定时推出温州本土新诗作者,每辑发10首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qq.
  “东瓯诗谭”微刊创设于乙未年四月十六日,是一个诗词交流平台,立足温州,在推介当地诗人诗作、诗会活动专作的同时,兼顾全国各地诗人专题诗作和唱酬应和、诗论诗话,并以普及诗词知识为己任。此外,还将挖掘温州诗词界的旧事异闻。期望通过不断汇集,蔚为大观。是为记。

点击添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曲牌漫谈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