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1号21:50,主页君跟朋友去看了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影院座无虚席,都是情侣,不禁感叹这场“末日营销”、“跨年一吻”的巨大能量。当男主角罗紘武跟小男孩在简陋的乒乓球台上打球时,观众席传来一阵笑声,仿佛在证明,他们并没有睡着。当然,如果我们不把离场观众算进去的话。
第二天,《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剧情、营销手段成了朋友圈、微博的热门话题。“一吻跨年”的营销吸引许多普通观众进入电影院,在带来可观票房收入的同时,也产生大量负面评价。现代电影分工细化导致导演在宣传方面失去主动权,或许是导致此次宣传受众群体与电影受众群体错位的原因之一。
对于电影而言,什么样的宣传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半个世纪前,希区柯克对电影《精神病患者》的宣传,或许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希区柯克作为导演,全程参与电影的宣传,主页君摘选了《这不只是一部电影》中宣传部分的内容,回顾这部豆瓣TOP的影史经典是如何吸引他的观众的。
希区柯克是如何宣传《精神病患者》的
文
(美)斯蒂芬·里贝罗
(本文摘自《这不只是一部电影》,标题为编者自拟)
最后一道难关已经逾越,希区柯克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战胜广大观众了。到了这一步,可以说他拍摄《精神病患者》的初衷都已完美实现:相对他以往作品,《精神病患者》可谓一次创新,而且耗费成本相当有限。此后不久,希区柯克便会发现,对于观众来说,这也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影经历。但在此之前,他最关心的仍是究竟该如何推销这部作品,一部完全有别于他过往那些“彬彬有礼”的惊悚片的新式作品。相比过去,这一次他的注意力并未一上来就放在主打明星牌上。他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