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罗马历史的电影
其实从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也能够看到一些罗马帝国的影子。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战败,斯巴达虽胜,却也无力再维系统治。希腊世界迅速落幕下去,北边的马其顿被视为拯救者。但短短十几年后,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英年早逝,王国陷入混乱,逐渐划分为三片国土,在数年间被崛起的古罗马以三次布匿战争,四次马其顿战争为主依次纳入版图。
在从王*时代走向共和时代后,凯撒卓绝的军功又使帝制的梦想成为可能。这个伟大帝国的历史有太多可以为话题的东西,许多相关书籍、影视也成为众所周知,拿奖到手软的佳作——那是一个人们至今仍然怀念的帝国。我也好喜欢,要明了它的历史,前期离不开希腊,并由其是斯巴达、马其顿、埃及为中心的北非历史相关,中途开始也离不开以基督教为主的各类宗教发展(而且绝对有上千种之多,能够留下名字的也很是不少),各类古怪皇帝纷纷登场,而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它更离不开四周逐渐崛起的匈奴人、高卢人、土耳其人、法兰克人、萨克逊人等等——为了解今之西欧,从古罗马历史开始。
《斯巴达克斯》斯坦利库布里克
公元前73年,来自古罗马利比亚省的奴隶斯巴达克斯在加普亚格斗学校中爱上女奴瓦瑞尼亚,同年格斗学校的奴隶在斯巴达克斯带领下发动起义,获得自由,斯巴达克斯也与瓦瑞尼亚结为夫妇。起义震惊了罗马统治集团,激化了元老院中贵族派和平民派的矛盾。贵族将领克拉苏乘机击败平民派首领格拉古,撺掇了首席执*官的权力,施行独裁。格拉古为打击克拉苏,打算私下放走奴隶大军,却遭克拉苏重金收买海盗,并召回两个在外作战的军团,斯巴达克斯起义军三面受敌,寡不敌众,数万奴隶战死,俘虏们被钉上十字架一路在罗马城外示众...
斯巴达克斯,是不会被忘记的存在。美国四季的美剧《斯巴达克斯》也非常好看,只可惜第一季的男主在第一季后因癌症离世。马克思曾将斯巴达克斯列为自己的第一位偶像,在那个年代,他的起义纵然失败,却犹如历史长河中的星星之火,让自由与平等的信念始终不灭。
我也非常喜爱这个人物,因为历史资料太少,他的大多数形象是为后人所塑造的,比如几部电影和美剧中的斯巴达克斯故事都不尽相同——但不变的始终是他身上对自由对平等的富有勇气与信念的追寻。他的战斗,也仍然是自他而后成千上万人的战斗。
《埃及艳后》约瑟夫·曼凯维奇
是由于制作宏大而亏本到血本无归地步的电影,但不得不说真是视觉享受。52岁的凯撒在打败庞培后,为追踪逃亡埃及的庞培来到埃及,顺便解决埃及皇室姐弟争端。姐姐克里奥佩特拉美艳绝伦,凭借自身的魅力和*治手腕迅速让凯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但获得了对埃及的统治还以美貌征服了罗马,与凯撒完婚后育有一子,被凯撒立为继承人。但此事引起了凯撒手下大将安东尼与屋大维的不满,他们参与计划了凯撒刺杀,在凯撒驾崩后,安东尼接任罗马统治权,但他同样无法抵挡克里奥佩特拉的绝世美貌,彻底沉溺于爱情时,身在罗马的屋大维已经吹响了夺权的号角...
更为赫赫有名的显然是莎士比亚所著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剧中的克里奥佩特拉有着与莎翁笔下其他女子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韵。
《罗马大帝》罗杰·扬
凯撒去世后,罗马陷入一段不长时间的混乱期。最终屋大维成为继任者,并得到“奥古斯都”名号,统治二十年之久。到了年老时,奥古斯都大帝必须考虑选择他的王位继承者(可以说他非常没有眼光,是远不如哈德良啊),奥古斯都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名为茱莉亚的女儿,且不幸的是,茱莉亚被人以通奸罪告发,为平息众怒,奥古斯都忍痛将其流放...
《宾虚》威廉·惠勒
几乎是和耶稣并行时代的犹太人宾虚的故事。护民官米撒拉回到故乡,重遇儿时好友宾虚。宾虚家是犹太人的豪门,在犹太人中享有十分高的礼遇,为了控制犹太人,让他们安分臣服于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米撒拉希望好友能够帮忙。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于是友情决裂。随后由于意外,米撒拉趁机治罪宾虚一家,他被卖到一艘军舰上服苦役,在偶然的机会下,由于救了将军性命,他被罗马皇帝接见,成为其将军的座上宾,再次回到故乡一步步实现报复...
近四个小时的电影里,虽然米撒拉显得像个反派,忘恩负义于宾虚,可我始终对他生气不起来。电影正是这样呈现的,无论是米撒拉还是宾虚,其实都是古罗马当时统治的受害者(皇帝是谁?答:提比略啊)。但从史实角度出发也需要认识到的是,犹太民族也绝非完全无辜。
古罗马时代宗教信仰纷杂,帝国的铁骑虽凶悍,但治民*策,尤其是对外制度、对各宗教信仰上其实非常宽容,但犹太民族呢,首先民族个性非常顽固,其次在他们的宗教信仰里,是排他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整个世界只有他们掌握了上帝的旨意(此时应该称之为犹太教)。这不单引起皇权的不满,也让其他宗教对其群起而攻之,所以犹太民族的苦难...始于性格。
我不能说他是错的,毕竟总会有石头,总有史塔克,这更像一种自我选择的命运吧,所以我想提醒的是,在我们反思战争,哀痛于犹太民族的苦难时,也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为何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劣等的民族,为何它屡屡在历史上被其他民族,其他信仰仇视。究竟是它的对手们不愿放过它,还是它自己本就长着刺。
《罗马帝国艳情史》丁度·巴拉斯
公元37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开始进入最为淫乱黑暗的时期。77岁的老皇帝提比略残暴昏聩,而他的继任者卡里古拉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但与妹妹长年私通,还陆续在继位后杀害自己的弟弟和帮助他谋取皇位的侍卫长...
我惊讶于这部电影的手法,尤其再表现淫乱场面上如此赤裸裸的香艳奢靡,大部分是有历史考证的,但也有与史实不同的地方,但在如此昏聩淫乱的年代,历史本就真真假假说法众多,所以...
《尼禄皇帝》保罗·马库斯
以纵情声色,奢华无度以及焚烧罗马城和迫害基督教而臭名昭著的卡里古拉大帝盲目发动侵略战争,有残忍诛杀妹夫,驱逐妹妹,将妹妹的儿子路修斯判给姑姑收养,整日与努力为伍、路修斯成长为一个善良英俊的年轻人,并深深爱上一位奴隶的女儿爱科特。在卡里古拉被杀后,克劳迪亚斯大帝召回路修斯的母亲和路修斯。路修斯的母亲想要儿子成为统治者,便残忍诛杀克劳迪亚斯的皇后,且如愿成为新的皇后,使路修斯成为样子,并逼迫他迎娶皇帝的女儿奥科特。
不久后,当皇帝考虑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时,路修斯的母亲将皇帝杀害,修改遗嘱,路修斯顺利继位,史称罗马大帝尼禄。他对爱科特念念不忘,得罪了罗马贵族,贵族们组织叛军决定推翻尼禄的统治,而卢修斯决定先下手为强,但不得不以牺牲自己哥哥为代价,但从此却陷入自责中不可自拔,也让爱科特离开了他,从此让他日渐迷失荒淫度日...
似乎当代很多作品都在为尼禄这样的存在洗白,让我们认识到在他们表现出的残暴、荒淫之下的另一面,但不免用力过猛。是的,施暴者也往往是受害者,但首先并不是所有受害者都会成为施暴者,其次他受害者的形象也应与他作为施暴者的形象分开看待,二者并无因果关系。我们应该从尼禄身上看到的是,作为一个皇帝,这个世界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为何如此痛苦?他在追寻什么而不得?以及他为何走向荒淫,残暴,甚至不为人所理解,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我们不抹削他身上的荒淫残暴,那些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足以死成千上百次的事情。同时也要看到,他并非生就如此,而是他没有好的成长环境,没有好的榜样,在最开始,他只是更为胆怯而已,并且缺乏从*的天赋,却生在勾心斗角的皇宫,甚至无法正常的认识自己。加上那场大火,在当时蒙昧的民众心中又是怎样的反应?这些一点一滴都在不断塑造着尼禄。
尼禄是最后一位奥古斯都后裔,在他身后,出身不再成为做皇帝的至上标准,这可能是尼禄以及尼禄之前种种所带来的第一个反思性举措。
《角斗士》雷德利·斯科特
公元年,正值罗马帝国“五贤帝”中最后一位马尔库斯统治末期,电影中的主人公马克西·蒙斯原始罗马帝国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因而受到老皇帝的嘉奖。与史实不同,爱子的马尔库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未打算将王位留给他不成器的亲生儿子,反而想要效仿他的前辈,将王位传给这位大将军,被首先知晓的儿子杀害,抢先登上王位,并马上下令诛杀马克西一家。
马克西返回家园,只看到满目疮痍,逃无可逃的马克西最终投身为奴,从昔日的大将军沦为了一名角斗士,在血腥厮杀中苟且偷生。由于高超的武艺,他越发被民众所知晓,直到在罗马的大角斗场上迎来与暴君康莫迪乌斯的正面战斗...
《罗马帝国沦亡录》也反应这一时期历史。由于马尔库斯作为五贤帝,乃至作为罗马皇帝风评太好,所以他的缺点总是被若有若无的忽略。他的死,总被诟病是儿子的计谋,以及他本无意传位给这个他自己早就看出来的并不适合做皇帝的儿子手上。但事实上,宽容的马尔库斯是个非常爱子的父亲,正如他几十年来严于律己,宽以待罗马一样,只不过事实证明,他爱儿子更甚于罗马罢了。这或许是他平生所犯错误里最大的那个,明知不妥,还要硬传位,结束了一段佳话的五贤帝时期。
《匈奴王阿提拉》彼得罗·弗兰西奇
有“上帝之鞭”称的阿提拉,是匈人帝国领袖。他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随后攻向意大利。尚且年幼的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被迫逃亡罗马。公元至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带领下版图到了极盛地步。但他却在公元年突然逝世——
电影正以此为主,讲述面临阿提拉的威胁,年纪尚轻的罗马皇帝根本不懂治国之道,皇太后只能启用被打入死牢的原军队统帅埃迪厄斯,把拯救罗马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狡猾埃迪厄斯一面利用阿提拉兼并邻国,一面设法置他于死地,终于,英武的阿提拉喝下新婚妻子的毒酒,征服世界的壮志顷刻化为泡影。罗马帝国总算勉强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然日渐成熟的皇帝却将目光转向了埃迪厄斯...
阿提拉的故事还在年拍有电视剧,不少图书也撰写过以他为主题的小说or历史考察
《十字军》多米尼克·阿森尼·吉拉德
十一世纪末期,为对抗占领圣城耶路撒冷的萨拉逊人,罗马教皇组织了一支十字军。理查德、皮特和安德鲁,三名热血青年秉着保家卫国的热血之心参加了十字军,虽然三人分别来自不同阶级,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过去,但战场上他们很快就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但随着世家的推移,三个年轻人对十字军的暴行开始产生了分歧...
罗马帝国的历史势必与各种各样的宗教问题分隔不开,甚至至今,古罗马帝国已然消匿,可基督教仍然是西方文明的核心,搞得我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屡屡感受到,不了解基督教,就无法真正体会这些西方书籍、电影究竟在表达与探讨什么。
越是宏大的故事,越需要小的视角,切入点。读罗马历史是件耗费心力的事,尤其是看到那样一个不可一世,骄奢淫逸的,仿佛意味着永恒,从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再度挺立的帝国,日渐衰微,没落,消失掉它的傲气,却仍然维系着那份虚荣,像久久不愿梦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