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中国“极目”卫星首次发布天体爆发事件探测结果▲“极目”卫星独立定位以及跟其他望远镜的联合定位。中科院高能所供图1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成功发射一个多月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命名“怀柔一号”极目望远镜,英文简称GECAM)两颗卫星,近日观测到编号GRBA的天体爆发事件并及时向国际天文界发布,这是“极目”卫星团队发布的首个天体爆发事件探测结果。“极目”双星入轨后,有效载荷状态良好,各项功能都得到有效验证,此前已成功观测到伽马射线暴、天蝎座X-1的地球掩食、X射线脉冲星、太阳耀斑以及高能宇宙线事例等现象,科研团队预计后续将有丰富的科学产出。——中国新闻网
3新纪录!西湖大学利用氨基酸实现高储能1月20日从西湖大学了解到,西湖大学理学院特聘研究员王盼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利用氨基酸发展了新型仿生设计水溶性吩嗪类化合物,赋予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体系极低的电池容量衰减。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稳定性水系有机分子结构骨架设计策略,为进一步设计构建高性能水系液流电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一最新成果日前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期刊。——《科技日报》
4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萤火虫”▲图1.白垩光萤(Cretophengodesazari)及其现生近缘类群光萤科与雌光萤科
▲图2.白垩光萤科的系统位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李言达、副研究员蔡晨阳等,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1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上。研究人员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发现了一枚保存较完好的阿扎白垩光萤(CretophengodesazariLi,Kundrata,TihelkaCai,)雄性标本(图1)。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均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可能属于光萤科+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图2)。——光明网
5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和深度学习监测非洲大象数量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和巴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Maxar的WorldView-3卫星图像来计算非洲大象数量的方法。其检测精确度与常见的人工计数方式相当,且能解决受天气限制等问题。参与该项科研工作的巴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奥尔加·伊苏波夫(OlgaIsupov)表示:“如果我们想要拯救大象这个物种,准确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知道大象在哪里,以及有多少大象。——环球网
6地球吸收人为排放物能力30年内减半▲该图描绘了地球植物减少其可以吸收的人为碳排放的温度临界点。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据近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报道,美国研究团队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地球的生物圈吸收的碳超过了释放的碳,但这种趋势正在减缓甚至可能逆转。研究警告说,地球正处于致命的气候变化“临界点”的边缘,到年,地球吸收三分之一人为排放物的能力可能减半。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氧气释放回空气中来帮助减轻全球变暖,这是地球的“呼吸”。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为全球每个主要生物群落创建了温度曲线,以预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科技日报》
来源:今日科协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本平台旨在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