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钟祥,教授。河南卫辉人。字瑞生,年8月12日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石油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找油事业的先驱。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石油地质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年在美国留学期间,首次提出“陆相生油”新观点,突破了海相生油理论,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基岩油藏》。
左为同窗好友李春昱,右为潘钟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活经历
潘钟祥的父亲潘祖莹喜读诗书,除经营祖业外,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当地以博学称誉。潘钟祥的外祖母知书识礼,待人宽厚,治家严格,从5岁起就教他背诵《千字文》和《古文观止》等书籍。潘钟祥勤奋好学,成绩优秀,顺利考入名牌学校汲县二中,他在学校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而有抱负的青年学子,对他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比他高一年级的同窗好友李春昱品学兼优,酷爱收藏石头,受其影响,潘钟祥对历史、地理和石头(矿物、岩石)颇感兴趣,并随时收藏。后来李春昱考上北京大学地质系,潘钟祥十分羡慕,立志向他学习。考入北京汇文中学,因经济困难,白天念书,晚上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年升入地质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术兴趣浓厚他积极参加北京大学地质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特别对石油地质发生了兴趣。他阅读了大量中国和世界的文献资料,写成论文《油田之地质及其在中国之分布》。他满怀激情地写道:“石油为人日常必备之品,世界愈文明,则用石油愈多……回顾我们中国所用之石油奚自乎?非远隔重洋之美孚油,即俄罗斯之亚细亚油,而有中国油乎?中国地下,并非全无石油,虽不及美、俄、墨西哥等国之丰富,然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省之储油量,不无开采之价值,惜无人过问,弃货于地,可惜也夫!”表达了他为振兴中华立志献身石油地质事业的决心。他年因病休学一年,年复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调研工作年,他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先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任职,到陕西、河南、察哈尔(现内蒙古一部分)、江苏和四川等省从事石油地质、煤田地质,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年,经考试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美留学,在堪萨斯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石油地质学及矿床学,年获博士学位后,就立即回到祖国,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系主任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担任过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勘探系、石油地质系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石油学会创始人
潘钟祥是中国石油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该学会副理事长。在讨论中国石油事业发展历程的学术会议上,在论述中国石油学史的论著中,总要提到潘钟祥的找油实践和理论贡献。潘钟祥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位老老实实做学问的忠厚学者,而他的论著常具有突破性的见解,读后总会让人们感受到他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许多论著、教材和讲稿,闪耀着创造思维的光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第一本《世界油气田地质学》教材
中国的教学科研工作,长期处在较封闭的环境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潘钟祥教授就结合教学工作,潜心研究了国外一些重要产油区的石油地质情况,领导编写了《世界油气田地质学》教材。他执笔编写了北美西部褶皱区石油地质、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西北德意志盆地等部分。潘钟祥在《世界油气田地质学》的结束语部分,把前苏联和美国的石油地质理论融会贯通,将世界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归纳为16条,论述了大地构造及地形与石油分布的关系,含油气盆地、沉积环境对油气生成和分布的控制、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的时间、坳陷或沉积中心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石油在深度上及时代上的分布、断层与石油运移聚集的关系、不整合对于石油运移聚集的重要性、地层一岩性油藏的重要性等,反映了当时的油气田地质学的世界水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三角洲沉积获突破性进展20世纪70年代初,潘钟祥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不顾年迈体弱,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十分关心世界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情况。当时学校图书馆尚未恢复,要查阅新的外文书刊,只能到科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借阅。据老师们讲,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仅有的一份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借书证,经常由潘钟祥使用,他废寝忘食地查阅文献,搜集了世界上石油地质学最新进展的资料。年,从“五七干校”回校的一些教师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科学研究,潘钟祥提出研究三角洲沉积。因为他联系中国的地质条件,围绕三角洲沉积体系查阅和分析了大量外国文献,已经写出了1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和石油的关系”,总结了当时石油地质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师们听了他的报告很受启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探索基岩油藏分布规律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岩油藏是在钻探工程中偶然碰上的。年委内瑞拉有计划地钻探变质的基岩时,于年探明了拉巴斯基岩油藏。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及利比亚相继发现了基岩油田,而且都是大油田。年中国在玉门鸭儿峡发现了志留系变质岩裂缝油藏,成为中国最早发现的基岩油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潘钟祥的拳拳报国之心,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果实,写出了9万字的《基岩油藏》论文。年在北京召开国际石油地质大会期间,他以此和美国总统的能源顾问哈尔波特教授交流了基岩油藏的研究成果,哈尔波特听了很感兴趣,很快把潘钟祥的论文推荐到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志(AAPG)上发表(,Vol.66,No.10,pp.-),受到外国同行们的高度重视。美国、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都有人来函索要资料,有的还要求拜访和进行交流。潘钟祥早年留学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校刊上宣传了这项成果;在潘钟祥教授去世两年后,该校还提出转载他的论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疑问请联系删除--
--项目区位交通效果图(仅供参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