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历史的艺术从古遗址和博物馆中追溯希腊艺
TUhjnbcbe - 2021/4/25 20:25:00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5268337.html

西方美术史的两个重要题材: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故事。

希腊神话为何不以宗教方式传播而只见在文化艺术作品中演绎?希腊雕塑历史曾经的辉煌为何在中世纪被基督教拜占庭绘画取代?意大利文艺复兴至十七世纪后为何又相互并存成为艺术创作热衷题材?带着存疑,跟随中央美术学院郭红梅副教授前往西方艺术起源地希腊游学,身处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亲历各时期的历史遗址,近距离目睹各博物馆的藏品,详细观摩、查典考据,此行目的是在专家指导下弄清上述的问题;从特定历史产生艺术品中了解艺术在历史的作用。

讲解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历史

七月,酷暑刚退,秋未来临,中央美术学院访学团已组建成行,我们一行从北京乘机来到雅典,开始了考察欧洲艺术起源的希腊之旅,刚踏足雅典城区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参观博物馆。

位于雅典城区的基克拉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藏品显示公元前30世纪古希腊最早的文明,该时期处于捕渔狩猎时期开始进入了农耕文明,在为数不多的生活器皿展品中见到多个刻有女性生殖器的陶盘,它反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展馆陈列了从基克拉底群岛陵墓出土的的公元前30世纪的石偶,只见到小石偶脸上只有鼻子没有五官,造型简单纯粹,其中那个极具争议的《弹竖琴的人》石偶已在雅典国家博物馆与圣托里尼岛上发现的原始狩猎壁画一同展示,博物馆的说明使我了解到希腊多神崇拜起源于爱琴海上岛屿原始部落,它缘于远古时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寄托原始时期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祈盼,近距离目睹了远古的希腊先民的艺术天赋。

基克拉底岛挖掘的石偶《弹竖琴的人》

从雅典出发到达了克里特岛,该岛位于地中海和爱琴海之间,我们一行来到了位于克诺索斯城的米诺斯王宫遗址,它是公元前20世纪希腊最早的城邦之一,有着四面临海群山环绕的天然屏障,一千多年没有外族入侵,王宫作为*治中心统治该岛,宫殿现经部分修复,见有国王大浴室及下水道设施的痕迹,下层还保存着当时储存物资的库房和大陶罐,由最高处王宫迂回廊道以梯级状通往下层的落差可以想象各层房屋通风采光互不影响的巧妙设计,我身处青松相间的古道,感慨这曾经的繁荣的闹市,《荷马史诗》所称颂的千门百室、曲折相通神秘的“迷宫”,如今已是乱石层叠和人为复原的遗址。

米诺斯王宫遗址

来到了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导游介绍米诺斯王朝利用克里特岛四面环海港湾众多的地理位置从事渔业和造船业,造船的数量和质量为当时之冠,最早建立武装舰队以控制爱琴海上保护往来的商船和渔船,离遗址四公里的海岸还发掘出世界上最早的港口和造船厂,传说中的米诺斯王朝海军至今还是希腊人自豪的话题,我仔细端详三列桨战舰的模型,清楚了冷兵器时代的海上的战争场景,从陶器、石刻器皿、象牙雕刻等的展品中都显示与古埃及和爱琴海周边城邦有着贸易往来,并以黄金象牙等作为交易的价值标准,但末见有战争的记载,从展品陈列中,一组墓葬出土的塑像格外注目,我认出它来自古埃及的法老王雕像。

克里特岛的港口

从出土的陶俑上看到米诺斯人饲养牲畜,种植农作物并将橄榄用于榨油,表明已经从原始狩猎时期进入农耕文明,有了社会分工,部分人开始以手工劳动为谋生手段而离开了农业生产,部分人则以工艺首饰、番红花、渔货等物资进行海上贸易,我留意到展品中的一座持蛇女神像,最初猜想着这是母系氏族过渡的痕迹,经查阅可能是古埃及人崇拜的女神伊希斯,法老*和手杖上也盘踞着蛇,蛇象征智慧是古埃及法老的保护神。我从展品女神手握的蛇,揣摩它应是埃及的蛇神,该女神像缘何出现在克里特岛,资料查不到想要的结果。

持蛇女神像

从博物馆的展品我看到众多青铜制作的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查阅资料此时的两河流域早已进入青铜时代有了青铜冶炼及锻造技术,克里特岛未见有矿藏遗址的记载,米诺斯人生产的各种青铜器皿原料应该来自埃及等地,博物馆展示了米诺斯至今还未被破解被称为线形文字A的泥片书板,与克里特岛同时期的迈锡尼传承了此文字,从出土的已经破译的线形文字B费斯托斯圆盘得到证实,我在书板和圆盘文字的样式觉得它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极为相似。

已经破译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费斯托斯圆盘

遗址中残留的壁画均迁移到博物馆,但其中一幅“百合王子”复制品保留在遗址的原地,吸引我前往观看,画中王子长发飘动,头戴羽毛*,脖子挂着百合花项链,身着短裙,手牵拴牛绳子,行走在盛开的百合丛中,我想象应是斗牛的开场仪式,该画在博物馆的原作是在浮雕上使用矿物质颜料,历经数千年却色彩如新,我留意到人物造型明显是模拟埃及壁画的风格,与其他迁移到博物馆描写神话人物的壁画也如此。

百合王子  

                          

从克里特考古博物馆展示米诺斯人设计的各种首饰和工艺品,其中以黄金首饰蜜蜂最为精美,很难想象当时的匠人在简单工具和简陋技术下是怎样制造出如此细致入微的极品,其工艺简直可以同今天的时尚首饰相媲美,资料显示:米诺斯王朝的金银制作工艺相当成熟,金银珠宝的原料都是来自埃及,加工成品后,再销往埃及、爱琴海与地中海周边城邦,克里特岛是金银首饰及制品加工基地。

博物馆镇馆之宝——黄金蜜蜂

从米诺斯王宫出土众多的首饰、挂件等工艺品中看到牛对他们生活的意义,牛是生产工具也是图腾,劳作之余他们纵情欢庆节日,观看演出,尤其沉溺于斗牛和体育等娱乐活动,人们将“跳牛”作为娱乐消遣的竞技运动,展品“黄金跳牛”是以米诺斯人特有的金饰工艺再现他们的生活,乍看“黄金跳牛”与体育“跳马”同出一辙,但从壁画的图像解读跳牛应更像西班牙的斗牛。

博物馆镇馆之宝——黄金人跳牛

导游向我们讲述希腊神话的故事:米诺斯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海神波塞冬赐白牛要求将其祭献,他却偷换另一只代替,愤怒的波塞冬施法令其妻与公牛交配,生下牛头人身的米诺陶洛斯并关进克里特迷宫;不久,米诺斯进犯雅典,雅典人求和,答应每九年送七对童男女到迷宫给牛头怪吃,少年忒修斯请缨献身杀怪,在克里特公主帮助下斩杀了牛头怪,以线团走出了迷宫······

牛头酒容器

我目睹了米诺斯皇宫连接迂回廊道的模拟,确信“迷宫”的真实存在,从博物馆展示众多的牛头饰物感受到米诺斯人对牛的痴迷,而将农耕社会重要生产工具用作“声色犬马”合符早期奴隶主的品味,但从遗址出土的文物解读那时期文明进化的程度,不由得对此肃然起敬,公元前15世纪火山爆发摧毁米诺斯王国,使上述的文物保持当时状态深埋在火山灰下,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组织挖掘将遗址出土,今天才有机会目睹几千年前希腊文明起源的真实面貌,神话传说中米诺斯王是欧罗巴的儿子,难怪我看到一批批的欧洲人来到此遗址寻“根”朝圣。

《荷马史诗》提到象征天上人间的双面斧复制品

残阳似血,已近黄昏,我们一行从伊拉克利翁小城乘船沿着少年忒修斯归来的线路感受“黑帆白帆”的故事场景,我独自凭栏远眺蔚蓝无际的地中海,寻思远古的米诺斯人驾驭商船如何穿越辽阔大海到达非洲的彼岸,想到更多的是没有外族入侵的米诺斯,几百年来若没有无数次商贸往来,哪来这么多埃及文物的出现,遗址文物已无言指向比它历史还早的古埃及,我萌生出这样的假想:米诺斯文明可能是来自地中海的彼岸,或许因其所处的地缘或宗教原因令欧洲大多史学家有意回避此文明的发源背景;带着疑问查阅:18世纪温克尔曼认为希腊雕塑备受埃及艺术的影响,20世纪的贡本里希有过详细的梳理,当下更多的学者认定古希腊的次生文明是受到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长期影响的结果。

从克里特岛到伯罗奔尼撒的游轮

夜宿纳普良小镇,清晨早起,沿着伯罗奔尼撒北岸漫长的海岸线,来到了群山叠嶂迈锡尼古城,穿过橄榄树丛的山丘,山岗西北角一座巨石建成“狮子门”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刻有两个狮子对称守护的中间柱子的巨石门楣,细看这柱子就是米诺斯王宫上粗下细的柱式,是迈锡尼人对米诺斯文明的传承的证据,查阅资料知道这两种文明崛起有所区别,克里特文明是海上贸易积累财富,而迈锡尼文明则是通过战争掠夺而发迹,迈锡尼王阿伽门农是众多行吟诗人说唱的故事,《荷马史诗》就是以他为故事情节的展开。

迈锡尼卫城入口“狮子门”

穿过了狮子门,登上了迈锡尼卫城最高处,“君临天下”俯瞰群山尽在脚底,迈锡尼卫城用巨石垒成的围墙依山而建,上高下低如同阶梯,若遭受外敌围困时,城墙的石块便作为对付攻城者的武器,城墙有多个进出口、暗门和地下通道,乱石交错的废墟上还可以看到生活设施及储水设备的遗迹,当时的迈锡尼人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做足能长时间坚守城堡的准备,我沿城墙走了一圈,感受巨石垒成的城墙是如此固若金汤,望而生畏,要从山脚攻上山顶城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迈锡尼卫城用巨石堆砌的城墙及地下通道

参观完遗址来到了迈锡尼博物馆,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人迁徙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经历了竖井墓王朝和圆顶墓王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迈锡尼王国,迈锡尼人尚武骁勇,族群中很多人被克里特王朝和埃及的奴隶主聘为奴隶雇佣兵的头领,圆顶墓王朝时期,迈锡尼人对其他城邦掠夺获得大量的金银财富,成为足以与米诺斯王朝抗衡的城邦;该时期的器型特大的黄金器皿均是前所未有的迈锡尼特色,从中可以想象当年奴隶主酒池肉林的生活是何等豪迈奢华;《荷马史诗》形容迈锡尼城是一座黄金遍地、建筑巍峨、通衢纵横的描述。尽管夸大但却非常真实。

迈锡尼城出土的黄金器皿

博物馆展示了从圆顶墓发掘出来为数多个受古埃及殓葬习俗影响的金面罩,面罩是模仿死者的面型和五官用作亡魂回归的记认,其中有伊文斯认为的阿伽门农的金面罩,据《荷马史诗》记载,迈锡尼王阿伽门农长期在外征战,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乘机与堂弟埃吉斯托斯私通,战争归来,其妻怕奸情败露,施计和奸夫骗他到床上杀害的故事。其实阿伽门农死因至今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博物馆还展示了最早的石偶,从古拙的偶像中依稀可以辩认出诸神形象,迈锡尼王国为争夺海上霸权跟沿海国家经常冲突,将守护神波塞冬被视为冥王,奴隶主死后,其后人将诸神石偶作为守陵人,冥冥中保佑他们日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阿伽门农金面罩

 

还记得年轻时读过《荷马史诗》“木马计”的故事,迈锡尼王联合诸王进攻特洛伊,10年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伊塔卡岛王奥德修斯献上“木马计”以巨大的木马将士兵藏到肚里摆放在城门,特洛伊人误以为是战利品把它搬到城里,晚上士兵悄悄从木马肚子溜出来打开城门,阿伽农门登高振臂一呼攻陷了特洛伊城······从迈锡尼博物馆展示的青铜盔甲兵器,见证了迈锡尼王朝穷兵黩武联合其他城邦奴隶主对特洛伊发动了战争,并从城中劫掠金银财宝和奴隶,博物馆展示的黄金器皿和首饰珠宝,正是其通过战争对其他城邦掠夺和对俘虏奴隶残酷剥削的史实。

青铜兵器

迈锡尼文明均是由陵墓出土的文物,迈锡尼人视死如生,把生前的财富一并带入坟墓,深埋地底得以保存,今天我们才有机会目睹传说的真实,阿伽门农的故事经历代吟游诗人作为说唱的故事,教科书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搜集民间诗词及说唱故事,整理出《荷马史诗》将希腊古代战争以史诗叙事,而我通过几天来对米诺斯——迈锡尼遗址和博物馆的考察,认为诗中的英雄其实就是奴隶社会胜者为王的化身,史诗行吟诗人的零散故事版本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附上诸神故事,《荷马史诗》是后人借荷马之名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诗词说唱整理编成,因为荷马是盲人根本不可能以文字书写。

古希腊诗人荷马

何为诸神?我查阅了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主神宙斯在斯泰法尼峰顶,十二位神灵是:众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农神萨图努斯、战神阿瑞斯、匠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赫里俄斯、女猎神阿耳忒弥斯、海神波塞冬、众神之使者赫尔墨斯、美神阿芙罗狄忒、酒神狄奥尼索斯,除了上述的十二位主神,还有些从部落领主和战争英雄演变成神灵,如:赫拉克勒斯、提修斯、阿斯克列皮奥斯、狄奥斯库里兄弟……,将《神谱》比喻为希腊版的《封神榜》,而将《荷马史诗》比喻为《封神演义》我认为是最恰当不过。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塑像

独坐残垣古石,满山遍野的橄榄树丛延绵到天际,仿见当年游吟诗人手持竖琴穿梭在希腊各城邦村落,劳作之余人们在田头树荫下围着游吟诗人听他津津乐道的“说书”表演,所谓诗人其实是社会下层的流浪艺人,未必能亲历战场和进入皇宫,只是在前人的传说加上自己臆想,在一次次的夸张成为神话故事,或许为吸引大多数的男性听众的兴趣,在故事中添加较重的口味······由此看来,希腊神话并非由圣人创造,不是先知说教,没有教条约束,它是民众的自由信仰,故事是民间集体创作由诗人即兴演绎,经过民众之间口耳相传,将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经历残酷的部落战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奴的历史歌颂和美化,我认为这是所处时代的价值观使然。

迈锡尼城下的橄榄树

继米诺斯-迈锡尼文明之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古希腊已发展了多个城邦,爱琴海沿海诸城邦交流频繁,较大城邦常越过爱琴海与埃及进行贸易,频繁的商贸带动了文明间相互借鉴与交流,此时期的希腊雕塑被受埃及雕塑的影响,但能区分两者风格,人物基本符合比例结构,雕塑都正面表现,“古风的微笑”的嘴角往上翘起,一脚前跨,两手低垂半握拳,为避免大理石容易折断,在手腕和髋部间多了块连接的支撑点,此时期的雕塑大多用作守陵而非为神庙诸神的雕像。

古风时期雕塑

美术史记载的古风晚期优秀作品《荷犊者》,它一改以往的直立造型,人物表情与动态来自生活的一瞬,牧人虔诚的举起双手将用作牺牲的祭品小牛扛在肩上走向诸神,与小牛顺从的攀附在他的肩上,肢体语言塑造得极为生动,它是公元前年古风与古典时期转折的代表作品,我揣摩它可能是古典初期神庙出现的产物。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个城邦对神话故事有各自的演绎,并在诸神中选择守护神建造神庙供奉,经历几百年的完善了: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雅典的宙斯神庙、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伊壁鸠鲁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亚丁米神庙、泰勒斯台里昂等大型神庙。史称古典时期。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荷犊者》

旅游大巴沿着海拔一千多米的阿卡迪亚的盘山公路,进入了人迹稀少的群山,来到了巴塞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遗址,公元前年此地曾暴发过瘟疫,为感谢伊壁鸠鲁医治,修建了神庙作为纪念。神庙为长方形周柱式建筑,外廊为多立安柱式,门廊是爱奥尼克柱式,南侧还有一根希腊最早的科林斯柱式,该神庙柱子的柱头混合了各时期的柱式风格,我清楚柱式名称来自古希腊的三个城邦国家的地名,从柱式的称谓我解读到古典时期希腊各城邦国家间应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才可能三大柱式在此云集,见证该神庙是希腊各城邦人们都可以前来聚会的公共场所,难怪阿卡迪亚被西方文化称为世外桃源。

三大柱式:多立安、爱奥尼、科林斯

我看到神庙排列粗大的柱子且间隔密集,庙内空间非常窄小,困惑下查阅资料:庙内仅是安放神像和奉献物,每逢祭祀只能在庙外广场杀牲烤肉。我特留意观察该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大柱子均以大理石打凿多段垒成,横梁也是大理石打凿,为使横梁不至于跨度太大而造成断裂,只有靠缩窄排列的柱子支撑而放弃空间的利用。但安放神像的大厅需要宽阔的空间,查阅资料未见有神庙顶盖建材的记载,现场找不到残片败瓦的证据,由此揣测神庙一侧密集柱子作为回廊或房间能覆盖房顶,而前厅柱子间跨度十多米,我估摸供奉神像的空敞大厅应是不设顶盖,开始怀疑此神庙是否不具使用功能仅作纪念碑的雄伟象征。想象拜占庭的穹顶盖,巴洛克的尖顶。想到秦砖汉瓦与砖木结构······

巴塞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

胡思乱想中离开了阿卡迪亚,来到伯罗奔尼撒西部的奥林匹亚遗址,现存最早的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宙斯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磨砺,只剩一根根光溜溜的柱子矗立在满地的柱头柱脚间,我再次察观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的地台残留柱脚的分布,观看模拟图画的高达十多米宙斯神像,加深了之前的疑问。穿过石质文明的废墟,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场遗址保存还算相对完整,我坐在田径跑道的草坡查阅:在冷兵器时代,动作灵活、体格健壮才能在战争获胜成为英雄,从争勇斗狠逐渐演变为竞技运动,运动员健硕身段体现该城邦的实力,冠军则为该城邦争光,四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希腊各城邦国家间重大的活动,就连城邦战争也要停止,可见希腊人对奥林匹克田径运动重视的程度。

奥林匹克运动场遗址

在运动场遗址背后不远处树丛中隐藏着一座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展品大厅中陈列着一座小型神庙三角楣引起我的兴趣,这是金字塔结构神庙房顶两侧的山墙,这个三角楣雕满了雕塑,再细看房顶外围檐壁还有一条浮雕带,三角楣山墙与浮雕装饰带及外墙浮雕档板被用作该神庙守护神的神话故事载体,从博物馆看到当时的神像与奉献物均是金属与石头所制造,经过近三千年历史岁月的风雨的洗礼,还能较完整保留它们本来的面目。

三角楣里的神话人物

古风时期的雕塑大多用于守陵,而古典时期的雕塑大多用于神庙造像,古典时期的雕塑开始摆脱古埃及的样式风格,粗略流览众多展品便驻足逗留在雕塑家普拉克列特斯《赫耳墨斯与洒神》作品前,叹为观止,诸神英俊的面庞,健硕的身段,含蓄多姿的少女体态,少年处子的生殖器官,此神像是集当时古希腊人的“审美”标准于一体,雕塑前我感慨良多,也许因贵族阶层对诸神崇拜,艺术家的才华得到尊重,对神的塑造有着不受局限的想象空间和按照当时审美标准的创作自由,至令古典时期的作品如此流光四射、珠玉纷呈。从雕塑规格的考量,它是列在神庙大厅两旁的诸神。

普拉克列特斯《赫耳墨斯与洒神》

我查阅相关资料:在神庙建造前要对参与的工匠艺人进行考核,在奥林匹克宙斯神庙旁还出土了菲狄亚斯工作遗址,奴隶主们将古希腊诸神崇拜活动导向奢华,显赫其精神与物质的丰盛,才有以神庙建筑及雕塑为终身职业的艺术家的生活来源,此时期名家辈出,菲狄亚斯、波留克列特斯、普拉克列特斯······古典时期的神庙建造需要体现主体神像的庄严,神像都塑造得非常宏大,如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和帕特农的雅典娜女神像均高达十多米,由于后来的罗马人统治时期,大部分雕塑被拆掉运走,以及毁坏于拜占庭的灭神时期,至今已失传,存世只有该时期的部分小型雕塑,且大多流落在欧洲其他博物馆。

奥林匹克宙斯神庙

离开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经过跨海大桥沿着科林斯湾来到帕那索斯山区的德尔菲,这有古老的箴言,从圣路登上遗址导游离远就指着几条高低不一残缺的柱子向我们讲解,这就是德尔菲的阿波罗太阳神庙,是传说中的“世界肚脐”,宙斯为确定“世界的中心”,放出两只老鹰反向飞行,相会处就是德尔菲,来到神托所遗址前,导游告诉我:就在这个地方,古时候有一名女巫师自称阿波罗附体,向前来问卦的人宣示“神谕”,以告知其祸福凶吉,德尔菲因此成为“神喻”的起源,这是各城邦奴隶主前来听取“神谕”的圣地,穿过“圣路”的两旁见有祭坛、纪念碑、柱廊等残迹,导游指着山边的一座房子说,这就是当年各城邦国家奴隶主贵族奉献塑造神像的黄金、象牙等贵重物品存放的仓库。

德尔菲阿波罗神庙

导游指着山下一个大型的圆形大剧场说:希腊各城邦有众多可容纳万人观看的剧场,当年剧场向希腊所有城邦人民开放,这里经常上演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我从遗址来到山脚的剧场,想象当时万人同欢的热烈场景,导游指着剧场前排和主位说:这是留给来自各城邦有名望的奴隶主贵族按辈分等级的座次,我由此联想到这开放的大剧场既是鉴赏演员对经典戏剧演出的水准,也是彰显该城邦人民欣赏水平的高低。

德尔菲圆形大剧场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就在遗址旁,馆藏的展品大部分是遗址出土,品相保存较为完整,均是奴隶主捐赠给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奉献物,我从酷似埃及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雕塑基座看到了爱奥尼亚柱头刻有捐赠者的名字,而旁边的以“世界肚脐”为题材的沙岩石雕有点搞笑,将肚脐雕刻得像个大菠萝,展厅中央陈列一尊和真人般大的驷马车御者的立像,它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王聘用当时顶级雕塑家卡拉美斯为其创作,尽管只剩御驾者和展柜里残缺马车的部件,但从其臂上肌肉及衣纹的处理看到了令人折服的水准,我揣摩各城邦奴隶主们在此神庙虔诚奉献艺术品的真正意图,解读到这是城邦国家之间文化经济软实力较量的心态。

卡拉美斯作品“青铜御者”

我在博物馆看到巨型金牛的金饰残片,又在另一侧展柜看到以黄金打造的赫拉神像,惊叹当年奴隶主一掷千金是何等慷慨的奢华,以大理石打造粗梁大柱的宏伟神庙,塑满神话人像的三角楣,刻上神话故事浮雕的装饰带,大型主体神象镶嵌宝石、象牙、黄金,还愿物精美绝伦甚至使用当时工艺难度极大的青铜锻造,来自各个城邦国家的奴隶主们在此炫耀攀比,充足的金钱加上对神谕祈求,使德尔菲神庙建筑和雕塑工艺日趋完美。但更感慨这些令人唾涎的神庙的奉献还愿物及黄金饰品经过近三千年的物是人非还能现身在此博物馆。

黄金锻造的赫拉神像

离开德尔菲我一路思考:如果占星问卜是原始时期的个体意欲,那么城邦国家形成后集体的祭祀活动应该是为了凝聚部落成员的宗族意欲,到了奴隶社会后期,以信仰崇拜为聚众的各个大剧场、德尔斐神谕、奥林匹克竞技等跨越城邦国家间大型活动,更是各城邦国家精英在文体和艺术竞赛中促进希腊文化交流的民族意欲,这是奴隶社会形态逐渐成熟的产物,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位于希腊西部的阿拉霍瓦村落

从克里特岛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穿过跨海大桥到过德尔菲绕了一圈返回到雅典,来到了雅典国家博物馆,二楼映像厅正播放希腊古典盛期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妄图吞并希腊半岛,雅典牵头联合爱琴海沿岸的城邦国家顽强抵抗,并在提洛地区结为同盟,各方共同出资在提洛岛设立金库以作为军费,金库由雅典人掌握,逐渐强大的雅典将提洛同盟控制成为自己的势力,公元前年,希波战争以雅典的胜利而告终,逼使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雅典已成为爱琴海地区拥有众多附属国的盟主,各城邦国家每年上贡金银财宝作为答谢,提洛盟金成为雅典的财*加上爱琴海沿岸诸城邦每年的献金使雅典富裕起来,雅典逐渐发展为全希腊文化、经济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雅典卫城山门

*治家梭伦的改革动摇贵族统治,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当选为首席执行官,续后伯利克里得到连任,在他的领导下,公共事务轮流执*不问出身、门第、财产,一切公职通过抽签选举产生,实现了哲人倡导“轮番而治”公民大会具有立法、行*、司法多重职能制衡了权贵的独裁“伯利克里时代”首创出共和体制的雏形及自由、博爱、平等的民主思想,根源在于希腊民族信仰的人文精神,希波战争迫使所有不愿为奴的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为民族存亡浴血奋战几十年,胜利后才可能出现人与人相对平等的*治局面。此时期出现大批彪炳史册的*治、哲学、戏剧、雕塑、数学等大家,在世界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盛期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有众多目不暇接的展品,我驻足痴望在优卑亚岛海域打捞的青铜雕塑《海神波塞东》,它创作于波希战争刚结束的公元前年,从中看到古典过渡期风格严谨已经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雕塑的样式,两米多高的雕像人物造型生动,结构比例符合人体标准,健硕体态双臂张开,左脚前跨右手握着三叉戟作投掷临战姿式,艺术家用海神象征雅典海军的战士,表现了希腊人民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形象概括了上述历史,我无法想象当时以怎样的工艺和设备将青铜浇铸锻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肌肤质感,此时青铜工艺日趋成熟,人物动态更加开放,但不幸日后战争频繁,雕塑基本上被熔铸成兵器,古典时期的青铜作品传留不足十座,且基本都是海中打捞的,我们此行有幸看到其中的大部分。

青铜雕塑海神波塞冬

陶器是了解希腊文化重要部分,各时期陶器的陶质,器型,纹样,绘画别具特色、博物馆的二楼的一个大厅专门展示为数众多的黑绘、红绘以及各类纹样的陶瓶、陶罐、酒杯及陶碗,但我对陶器中的剪影图像更感兴趣,在文字还没普及,文化只能口耳相传的年代,陶器既是生活器皿又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人们使用器皿时,可从图解中讲述一段神话的故事并祖辈相传,我感叹热爱艺术的希腊人多么聪明,利用家庭必须的器皿作为传媒将希腊神话用于生活教化,我仔细端详陶器中描绘战争、狩猎、生产、家庭、娱乐、体育的绘画,寻找自己的所好。

黑绘红绘陶瓶

我们一行逗留在大厅上二楼的楼梯转角,围在一幅称为《休息的雅典娜》浮雕前,聆听郭老师现场授课,她讲解了该浮雕的技法后再分析希腊各时期的雕塑艺术的风格,然后提出了战神雅典娜为什么会休息的课题,将此与《荷犊者》作对比,娓娓动听地讲解希腊艺术的人文主义,从语境中清楚了她要表述神的人性化与人的神圣化之间的美学关系,加深了我对希腊艺术的认识。从中领悟到欣赏希腊艺术的方法。

郭老师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现场授课

赶在太阳下山前,我们一行来到了雅典卫城,夕照下的帕特农神庙显示得格外壮观,这里曾是雅典宗教*治中心,穿过山门登上最高处,环顾四周,雅典全城一览无遗,尽收眼前,山顶城墙合围的城池,如今只见残垣断壁的大平台,平台南面,残阳余辉映照下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六个少女像柱显得格外夺目,而北边是正在大名鼎鼎的帕特农神庙,我查阅资料:为歌颂战胜波斯的胜利,雅典人在卫城最高处建造此神庙,以献给守护神雅典娜女神,修建的决定由伯利克里组织城邦全体公民投票确认,建造神庙的工程预算和开支全部公开接受监督,反映了希波战争后雅典民主*治。

纪念雅典战胜波斯而建帕特农神庙

我仰望帕特农神庙经修复的多利安柱子,新旧间流露出沉重的历史伤痕:历经战争的损毁和岁月的摧残,大殿供奉的那尊手托胜利女神,金戈衣冠,宝石镶嵌的战神雅典娜巨型立像已早被东罗马人掠夺了,以宏大叙事将普通公民表彰在庙堂之上的少女献礼及青年骑马檐壁浮雕带已不复存在,我凝视着神庙空空如也的三角楣山墙,脑海闪现去年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月亮女神驾驭马车追赶太阳神马车的雕塑以及那血脉贲张的马头,想起了《命运三女神》及人头马的浮雕挡板,那是18世纪末英国人额尔金伯爵把它们拆除运到英国,在此我只能遗憾的看到一片乱石废墟和帕特农残缺的建筑框架,以及在早上在博物馆看到部分檐壁浮雕和浮雕挡板,曾经显赫辉煌的帕特农神庙被天灾人祸糟蹋到如此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帕特农神庙檐壁浮雕带

傍暮月升时,我久坐雅典卫城下的露天啡吧,回首山上的帕特农神庙,灯火辉煌间映照出曾经的破败,我从网上了解到这段历史: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控制的提洛同盟欲攫取希腊半岛霸权急剧扩张,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发生了冲突。双方展开了27年的战争,最后以雅典提洛同盟失败结束。战争导致了希腊各城邦的消耗,社会冲突加剧,公元前3世纪中叶,比邻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趁机发动战争将雅典巴斯达联军一举歼灭并控制了希腊诸邦;亚历山大成为爱琴海霸主后便挥军东征,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吞并埃及、攻陷波斯,侵入印度,将版图扩至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临尼罗河,北依多瑙河。

印有亚历山大头像银币

师从古希腊大哲学家阿里士多德的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波斯是开化文明的优等民族,其他都是蛮族,征服了大片土地后便御用希腊雕塑家留西波斯为造像,以战神全副武装骑在马上作战的姿态将其摆入诸神的行列供人们敬奉。该骑像共制作了25座,但都毁于战火,可惜我在雅典博物馆找不到这时期的作品,仅从网上了解到此时期的雕塑家从神庙造像传向对先贤哲人和少女人体的赞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雕塑《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将青春少女裸体入浴的性感表现女神之美,成为希腊第一个女性全裸的雕塑,这与古风时期渐行渐远,拓展了希腊化时期多种样式的风格,为后人模仿的榜样。

克尼多斯的在阿佛洛狄忒

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在战场急病离世,却未确立接班人,导致部将内哄,部将安提哥那雄踞希腊本土自称马其顿王国,另一部将托勒密在埃及等地自封托勒密王国,另一部将塞流西统治着远东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区,史称希腊化时期有如中国的三国演义;马其顿王国统治的希腊本土当时的雕塑代表希腊化时期的艺术水准,博物馆少有此时期的作品,我有幸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看到年从爱琴海打捞的《战马与小骑手》青铜雕塑,战马巨大的躯体在奔跑中硬朗的胫骨、绷紧的肌腱、突暴的筋络与小骑手瘦小的身体,俯前的姿态,略带恐慌的眼神,极大的反差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这是创作于公元前年的希腊化时期的作品,

青铜雕塑《战马上的小奴隶》

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雕塑《拉奥孔》取材于荷马史诗以拉奥孔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城内的人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木马,因泄露天机被宙斯的两条大蛇夺去性命的故事,雕塑将故事人物痛苦扭曲表情的瞬间定格,在以往的雕塑从未有过,群塑的人物大幅度动作只能在三角楣依靠山墙连接才能做到,而该雕塑巧妙的利用故事中两条大蟒将三个人物动作相连接,动态张扬而有节奏,成为大理石圆雕的经典,我从资料查阅它被收藏在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罗马梵蒂冈美术馆藏《拉奥孔》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马其顿王朝的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在公元前2世纪沙摩特拉岛海战中他麾下的舰队打败托勒密舰队而创作,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在船头引导着舰队冲向前方,底座设计为战船,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表现了海战胜利的主题,电影《铁达尼号》的女主角露丝就是模仿胜利女神的动作张开双臂站在船头上成为经典的镜头。

法国罗浮宫博物馆藏《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的《米洛的阿佛洛狄忒》塑造女神半裸转体的姿态,下半身被富有节奏的衣褶覆盖,烘托肌肤光亮与形体曲线成为厚重基座,侧转的脸庞表情端庄,目光深邃傲视远方,该雕塑集优美与崇高于一体,尽管出土时双臂断失,但更令人无限遐想,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已经是完全彻底的希腊风格,光辉璀璨,难怪法国罗浮宫将上述两组雕塑视为镇馆之宝,它是希腊文明留给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法国罗浮宫博物馆藏《米洛的阿佛洛狄忒》

为了解希腊化之后的事件,我查阅史称罗马时期的历史:公元前7世纪罗马人对迦太基人发动了三次布匿战争,将原来属于希腊的属地,南意大利及西西里岛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下,又乘势征服西班牙,公元前年罗马不断向地中海东部地区扩张,利用希腊化诸国的各种内外矛盾,制造不和并使之相互削弱,先后灭亡马其顿、塞琉西和托勒密王国,逐步使各希腊化地区并入罗马,公元前年罗马独霸东地中海,建成横跨非、欧、亚的"共和国"今天的希腊共和国的疆土,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罗马帝国第一位君主屋大维

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的国土,但却被希腊文明征服。公元前年罗灭掉希腊后,将希腊文化全盘拿来,这使罗马文化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奥维德的《变形记》将二百多个神话故事串通起来成为罗马人的“神谱”,罗马十二诸神就是希腊诸神不同名字的翻版,罗马*权甚至参与了神话的撰写,诸神有了阶级,英雄们为族群勇于自我牺牲,人们常说罗马继承了希腊神话。但我留意两个神话有明显区别,希腊神话由古希腊底层民间创作,凸显了个人英雄主义,向往自由的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的艺术从古遗址和博物馆中追溯希腊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