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程美东
作者简介:
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哲
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
兼首席专家。
该文章发表在《学术界》年第三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文明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从封闭到开放、从松散到紧密的历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人类文明的诞生与族群迁徙、种群交往密切相关。古代各民族由于科学知识限制,交往方式直接而简单。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进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阶段。这一时期,殖民主义以非正义的状态极大地扩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令人与人的交往愈发紧密,由之形成的世界市场更在客观上满足了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加深了各民族互相依存的社会关系。19世纪以来,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全世界无产者广泛联合带来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运动兴起。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人类虽然在不断扩大的世界交往的过程中因为利益、价值观的不同而爆发了日益剧烈的冲突、对抗,但其中也蕴含着渴望世界统一的内在逻辑。这一进程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有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一
古代世界的人类命运
(一)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诞生
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不同的说法,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各种宗教和神话传说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圣经》里面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天;第三天创造了地、海,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第四天创造了天上的星辰;第五天上帝创造了鱼、鸟等各种动物;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这个传说影响了直至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犹太教世界,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更是欧洲世界最主流的不可置疑的人类起源理论。中国东汉时期的《风俗通》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女娲造人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人类起源的一种朴素的解释。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可以说代表了中西方在现代科技没有形成之前,对于人类起源的一种渴望认知的心态,中西方都不约而同地都借助于超自然的“神灵”来解释自己的起源,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种人类起源完全不符合事实和逻辑,但无疑是现代进化论形成之前人类有限认知水平下,对自己起源的一种普遍的感性的解释。世界各民族、各宗教几乎都有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而且几乎都是横空出世、无需逻辑自证而自在的超自然的神所创造出来的。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创造了人类。在古印度神话中,巨神普鲁沙创造了人类。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对于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影响。从此,进化论主导下的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逐渐成为19世纪后期以来科学界的主流,虽然这个进化的具体过程目前科学界尚有不同观点,但对于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大家是认可的。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目前西方科学界对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有一元起源说,也有“多地区进化说”。一元起源说的代表性观点是“非洲起源说”,这个观点最早是由达尔文在年《人类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推测得出的,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部,“在世界各地,每个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和这个地区已经灭绝的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洲曾经生活着业已灭绝的猿,它们和大猩猩、黑猩猩是近亲。因为大猩猩和黑猩猩是现代人类最直系的近亲,因此我们最早的祖先极有可能生活在非洲”[1]。对于该学说进行更加科学论证的,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夏娃理论”。该“理论”依据现代分子生物学,发现了细胞中的线粒体;年,又发现线粒体中也有DNA。人类的线粒体DNA共有个限制性切点,其中63%个位点是恒定的;37%个位点则是可变的。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平均歧异率为0.32%左右,而线粒体DNA又是严格的母系遗传,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澳大利亚生化学家艾伦·威尔逊和合作人员发表了关于人类线粒体多样性的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利用吝啬原理处理人类DNA多态性数据,从中推断出人类的共同祖先、人类起源的时间等。该文认为:“可以设定所有这些线粒体DNA,共同起源于一个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女人”[2]。现代东亚人与10万年前后的非洲人的遗传信息相同,所以这些科学家们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年前某个非洲女性,并从非洲逐渐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3]。年,中国学者宿兵等人对包括中国各省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总共个属于不同人群的个体进行了研究,其利用19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构成的一组Y染色体单倍型,系统地分析了包括中国各人群在内的现代东亚人的起源和迁徙。结果显示,现代东亚人全部源自非洲的某个古代人类。年,复旦大学的科学家金力、柯越海等带领的研究小组对东南亚、大洋洲、东亚、西伯利亚和中央亚细亚个男性Y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东南亚、大洋洲、东亚、西伯利亚和中央亚细亚的现代人群全部源自非洲,这些地区早期生活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均已被非洲的现代人类取代,且没有留下任何基因。[4]
一元起源说中还有主张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南部,这个论点最早是由德国著名进化论者海克尔在《自然创造史》中提出来的。
与人类起源一元说相对立的是“多地区进化说”,这个观点最早是年代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在研究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后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各个种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独自演化而来的。年,中科院的吴新智博士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通过对比分析世界各地区古人类化石,一起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认为现代人类并非起源于同一个祖先,而是各自起源于中国、非洲等四个地区。
无论是“一元起源说”,还是“多地区进化说”现在都缺乏绝对充分的理论依据,两种理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疑点。虽然这个争议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它的存在表明今天的人类对于自己共同性历史了解的一种期盼、一种愿望,今天的人类迫切想了解古代世界里五大洲的人类是怎样形成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对于我们人类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不到1万年,而人类有文字确切记载的历史也就年左右。对于远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我们最多是根据考古发现来加以推测,我们无法知道古代人类是如何交往的,古代人类是如何形成共同体的。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成熟于公元前年前,但是它对于古代世界的记载极其有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虽然也在公元前年前就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留下多少系统的严格的历史记载,所以,古代埃及的真实历史和具体情况现代人很难真正了解。殷商甲骨文至少出现在公元前17世纪,但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年的国人暴动才开始,至于英国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年才开始,美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在年之后(虽然此前印第安人已经在美洲存在很长时间,但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才开始。所以,要确切地梳理古代人类的交往历史实在是不可能。当然,我们依据现代科学逻辑推理,可以很肯定地说,古代世界的人类也是在不断地加大交往的范围和交往的程度的,“非洲起源说”就是人类迁移交往的直接证据。而欧亚大陆内部各族群、种族之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很多已经有文字记载,更不用说依据考古发现就能证实的了。
(二)各大洲相对封闭时的人类命运
在公元年前,人类可以虽然有相对空间范围内的交往,但是就五大洲之间的人类交往来说,总体上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这期间,交往和接触比较多的是亚欧大陆,其次是欧非大陆,再次是亚非大陆,总体上看,在这个时间段人类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在各自发展,主要在各自的大陆内部发展。但是各个大陆内部不同地区、部族之间的交往、冲突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文明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愈加激烈的。
1.古代欧洲人的社会交往
欧洲在公元年前后的古代世界诞生过很多民族,大的方面来看有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希腊人、拉丁人,如果细化那就不计其数了,仅仅日耳曼人就分为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等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古代,通过战争、迁徙、贸易、婚姻、文化艺术等各种方式实现交往,使得各个民族、群体、个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走出了走出互相隔绝的状态。一部古代欧洲人互相交往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就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发展史,我们只有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了,才能知晓古代欧洲人之间交往的基本轮廓。
古希腊文明与欧洲社会交往。该文明存在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年这个时间段,该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年—前年克里特岛的克里特文明(也叫米诺斯文明)和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区域是雅典和斯巴达,该文明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欧洲,对于今天的欧美以及全世界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共和民主制度、公民选举制度、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音乐戏剧、美术、重视商贸、敢于冒险等等,都为今天的世界所发扬光大。古希腊文明其实就是欧洲各个民族、地区交往不断加深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战争、冲突不断的过程。
古希腊文明可以说一直伴随着战争而成长发展,范围直跨亚非欧三大洲。仅就欧洲范围内的战争来说,就没有消停过。公元前–前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把希腊半岛、爱情海岛屿、地中海沿岸很多地区都卷入进去了,战争给这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土地荒芜,小农经济与手工业者破产,瘟疫流行,死难者无数,工商业停滞倒闭。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无数家庭破产,生灵涂炭,但是这场战争也可以说是欧洲史上把人类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大事件,是人类悲剧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展现。这不仅仅是希腊史的小小的浪花,在欧洲史上也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人获得了短暂胜利,但不久后的公元前年,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到公元前年,古希腊文明暂时消失了。直到公元前30年,希腊半岛、地中海东部流域进入到希腊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古希腊的语言、文字、风俗、*治制度、音乐、美术等被广泛继承和传播,可以说古希腊文化是最早将欧洲人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纽带。“希腊世界不仅包括雅典和它的爱琴海的从属,而且也包括数以百计的其他希腊城市,其中有许多在希腊半岛、黑海沿岸、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甚至还有少数远在法兰西和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5]。可以说,一部古希腊历史就是欧洲中南部地区尤其是地中海流域的人类交往扩大的历史。
古罗马文明与欧洲社会交往。谈到古罗马,学界总体认为其存在于公元前8世纪—年,具体来说分为罗马王*时代(公元前年—前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年—前30年)、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年)三个时期。而我们现在讲古罗马文明,主要是从罗马共和国时期开始讲起,从这个时期开始之后的一千年的时间里,欧洲从部落、民族分割隔绝的状态逐渐相互融合。这是古罗马文化深入到欧洲的很多地区和人群的时期,是欧洲民族、宗教、*权交互影响、不断融合的时期,尤其是基督教形成并逐渐成为统治欧洲的超国教。罗马帝国时期幅员辽阔,被称为“世界帝国”,地域广阔,包括了亚非欧很多地方,如今天的意大利、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希腊、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突尼斯。[6]
在古罗马时期对于欧洲的民族、种族交往,乃至对于全世界的人类交往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是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年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保罗是最早在非犹太人地区传教的传教士,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埃及的亚历山大、罗马、君士坦丁堡等地较早地建立了教会组织。早期基督徒受到过罗马帝国10次大迫害,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基督教教义与罗马帝国的统治理念有了越来越多的契合之处,终于在年被罗马帝国当局确定为国教。这使得基督教获得合法的身份,开始从罗马帝国不断往外扩散,在几百年时间就风靡了整个欧洲。5—6世纪,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皈依基督教;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接受了基督教;8世纪,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直到易北河畔的日耳曼人改信基督教;9—10世纪,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10—11世纪,基督教传入斯堪的纳维亚。[7]基督教诞生后用了一千年的时间,基本上占据了整个欧洲社会,成为欧洲两千多年来最主要的宗教,基督教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促进了欧洲各个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融合,对于欧洲走出互相隔绝、迈向文化*治逐渐共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古代欧洲的交流融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和风细雨的布道,其中充满了战争、冲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伴随着整个过程。在罗马帝国时期,基本上是战争不断,公元前年—前年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布匿战争是其中的一个明显的事例,每一次战争都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双方都为之筋疲力尽。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年—前年。战争使得罗马失去艘船,迦太基失去艘船,每艘船大约有名水手,罗马帝国失去了50,公民,这个数字不包括没有公民权的军人。第二次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前年。这次战争迦太基的军队直接打到意大利半岛,给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年—前年,迦太基被消灭,25万公民仅约5万人幸存,并被卖为奴隶。公元前58年—前49年,罗马执*官恺撒发动的高卢战争使得罗马的疆土急剧扩张,几乎占领了相当于今天整个法国的领土,但是他屠杀了高卢万人,俘虏了万人[8]。基督教的传播史也充满了血腥,最为著名的惨烈的实例就是年—年持续年的十字军东征。这种通过战争手段来促进民族、地区的*治经济文化交流,使人类之间产生互相联系,其过程是十分残忍的,这也可以说是古代人类交往历史的惨痛的一页。
2.古代亚洲人的社会交往
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腓尼基在今天的突尼斯,地处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要道,该地在公元前1—前年间商务活动发达,西出地中海到达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东则通过陆路到达阿拉伯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他们以爱琴海和黑海为根据地,把此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苏”(Acu),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以西的地方称为“意列布”(Ereb),意思是“太阳下落的地方”。[9]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都位于亚洲大陆,埃及虽然在非洲,但从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来看,其与亚洲的关系千丝万缕。古代亚洲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人发现了“0”、发明阿拉伯数字等等。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按照“夏娃理论”,亚洲人起源于非洲。但是,这种生物意义的起源和我们人类文明历史记载所确定的祖先并不吻合,我们在研究亚洲历史的时候还是从文明史的人类社会开始着手,研究古代亚洲人的交往就得从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展开东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古代交往的历史发展过程。
西亚。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往东到高加索、南到亚丁湾、波斯湾,地跨亚非欧、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亚。它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高加索山区,有20个国家。西亚是亚洲文明、也是世界文明开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古代地中海沿岸地区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小亚细亚地区的赫梯文明,对于亚非欧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西亚地区文明的发展也是这个地区人类互相交往不断加深的结果,仅仅从西亚地区来看,这里的人们在古代就有了密切的交往,形成了绵延不绝、错综复杂的关系史。
就古代两河流域来看,至少从公元前4开始,就有不同的民族、种族在此生息、交往、繁衍,诞生过无数个*权。公元前4年—公元前左右,苏美尔人在此生活,并建立了城邦,形成苏美尔文明。公元前年-前年阿卡德帝国统治了两河流域。公元前年苏美尔人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6年埃兰人和阿摩利人推翻乌尔第三王朝,阿摩利人在前年建立起巴比伦城邦,并在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年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灭亡,赫梯帝国统治两河流域一千多年。公元前8世纪,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两河流域被亚述帝国统治。公元前年亚述帝国为米底和巴比伦所灭,两河流域被新巴比伦王国统治。公元前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率军灭掉新巴比伦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公元前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率军击败波斯大军,建立亚历山大帝国,首都为巴比伦。公元前年来自马其顿的塞琉古帝国占领波斯地区。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国被罗马帝国所灭,两河流域长期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直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伊斯兰教形成后,两河流域长期为阿拉伯王朝所统治,直到14世纪,虽然期间曾经被突厥人和蒙古人控制和占领。
一部古代西亚历史就是人类互相冲突、交流、交融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从孤立的个体、部落、族群一步步发展到互相联系的群体社会的过程,是人类社会联系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历史。
东亚。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国。这五个国家山水相依、隔海相望,很早就有互相往来的历史,而且在古代社会因为交往密切形成了文化上的共通性——信守儒家文化。中国、韩国、朝鲜、日本相互之间的交流、来往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影响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历史文化,同样日韩的文化也传入到了中国。据中国史书记载,商朝纣王的故臣箕子在周朝建立后被分封到了朝鲜,[10]《后汉书·东夷传》中也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仪、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篷豆。”“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肩,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苟*之所幅,则道义存焉。”[11]虽然在有关箕子留驻朝鲜问题的一些具体史料的认识上,中朝学术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对于箕子存在的认识是一致的。这至少说明,在三千年前,中国中原地带跟朝鲜就已经有交流的历史了。公元前年,燕王卢绾部下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推翻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权。公元前年,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汉武帝在朝鲜设置了乐浪、真番、玄菟、临屯四郡。5世纪初,起源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建都平壤。隋唐时期,中国中央*权曾经多次派兵征剿高句丽,可以说冲突不断,高句丽最终在年被唐朝灭亡。唐灭高句丽后,在收复的土地上建置行*区划,“分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12]唐朝时期统治朝鲜半岛中南部的新罗曾经自居为唐朝诸侯,宋元时期朝鲜半岛统治者跟中国的联系从没中断,基本上对于中国中央*权称臣纳贡。1年后统治朝鲜半岛余年的李氏王朝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明清两代朝鲜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可以说,古代东亚地区的人们,相互之间一直保持着频繁的联系,这种生活上的联系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上的共融,这也许是现代东亚地区总体经济社会发展在亚洲的领先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南亚。古代南亚地区基本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共同体,从领土上来看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锡金等,这个地区的人类社会交往、互动的历史非常悠久。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在二战前本来就是英国殖民者所统治的一个*治共同体,二战后才各自独立。古代南亚可以说是一个逐渐交融的整体,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在文化上的。
南亚文明的起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哈拉帕文化,而这个文化的中心遗址就在今天巴基斯坦西边的旁遮普省。在公元前年前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消灭了哈拉帕文化,创造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古印度文化——吠陀文化,并制造了至今仍影响深远的种姓制度。公元前5世纪前后,尼泊尔诞生了佛教文化,逐渐盛行于整个南亚,并以南亚为中心,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4世纪初,亚历山大帝国曾经侵占了印度西北部一带,公元前4世纪20年代至前年,摩揭陀国的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逐渐统一印度,在印度半岛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王朝。孔雀王朝灭亡后的一千多年,印度次大陆上出现了多个王朝,但基本没有统一,呈现出群雄割据的状态,这个期间曾经出现过几个比较大的王朝:贵霜帝国(2世纪-3世纪)、笈多王朝(年-年)、拉其普特时期(大约7世纪中叶—12世纪末)、德里苏丹国(公元年——年)莫卧儿帝国(年-7年的印度王朝)。
可以说,在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前的古代印度土地上,有无数个民族生活在其中,人们在相互交融中生活,出现过不同的民族*权,有古印度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中亚塞人、安息人、突厥人、蒙古人……。还有各种宗教在这块土地上或诞生或繁衍,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出现在南亚次大陆中。毫无疑问,古代南亚史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流动、冲突、交往、融合的发展史,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人类互相依存的民族发展历史。
东南亚。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东南亚,今天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都位居中南半岛,历史上的*治边界不是很清楚,往往隶属于同一个王朝统治。1—7世纪的扶南国的统治范围就包括今天柬埔寨全部国土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9—15世纪,中南半岛出现的吴哥王朝,版图包括今天柬埔寨以及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所以,生活在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人们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交往。
总体上来说古代亚洲各国交往不断,尤其是亚洲大陆上的国家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不断,这其中的历史过程错综复杂,很难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描述。仅以古代中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参与情况就可以看出当时亚洲国家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佛教在印度诞生后,用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传到亚洲各地,在这些地区成为影响至今的宗教文化。15世纪前半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到达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亚地区。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用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辐射到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成为亚洲一些国家的主流文化,形成了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可以说,亚洲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同体。
3.古代非洲人的社会交往。
非洲大陆由来已久,地域广袤,有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南非。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虽然这种起源影响世界的轨迹,虽然今天我们尚无法获得其影响世界确切的经过,但现代科学技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答案。古代非洲各部分人类的交往是如何进行的,目前世界除了对于古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有所了解外,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对于其他非洲地区的了解基本是空白。“黑非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较短,成为近代研究的对象也较晚。……在15世纪以前,在一个广袤的地区,那里没有文字记载,阿拉伯语文资料对于马格里布来说是第二等资料,但对尼日尔盆地来说,却是最重要的。研究阿拉伯文文献的黑非洲史学家对待文献的态度不像马格里布的史学家那样,更不像一般研究伊斯兰教的史学家那样”[13]北非在7世纪以前与欧洲的联系很多,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是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版图,7世纪后随着阿拉伯人进入北非,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主要的宗教。可以说,北非在很早就跟欧洲有深度交往,在*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和欧洲联系密切,跟西亚、南亚的联系也很密切。古代非洲的各个地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北非与非洲其它地区的交往,现在的文字记载几乎没有。
现代人类学、考古学都把非洲与人类起源联系在一起。生活在万年—万年前的人类祖先——能人的化石,在非洲被发现;万年前的东非直立人冒险迁往世界各地,直到亚洲;万年前的爪哇直立人就是起源于非洲迁移过来的直立人。有专家认为,在上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撒哈拉沙漠的扩大和缩小,使得各种生物只有在潮湿的时期能够在此生存,进入干燥时期就要被迫逃离这个沙漠。因此,在最近一次的冰河期,处于干涸过程中的撒哈拉沙漠可能迫使第一批探险者离开了非洲。……直立人通过某条路线扩散到了非洲以外。不管是哪种情况,到万年的时候直立人肯定成功地进入了亚洲的广大地区。……直立人还要很久以后才扩张到欧洲,欧洲有直立人的最早年代大约在80万年前。[14]
虽然古代非洲人的活动缺乏文字记载,但是通过考古,还是能够发现他们的一些活动轨迹。比如,居住在今天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的班图人(占今天非洲人口三分之一),在公元1世纪以前居住在喀麦隆高原,1世纪后在北方民族的压力下,分为三路向赤道以南、以东迁徙。[15]
古代埃及不仅文明程度高,而且与比邻的亚欧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很广泛,更不用说与其本身所在的北非内部其他区域的交流了。阿拉伯人在9世纪前后进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总体上看,非洲在近代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除了北非外,大多数地区跟其他大陆的联系有限。远古时代的欧洲人除了埃及、努比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北非地区外,不知道非洲是个大陆。直到8年,葡萄牙航海者穿越非洲西南的好望角,环绕非洲大陆之后,“非洲”一词才出现在地图上,用于指称整个非洲大陆。[16]当然,近代欧洲对于非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