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图像及其历史——第四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
Photography,ImageandItsHistory
The4thForumonUrbanCultureandVisualProduction
议题一:风景与记忆:摄影的文化研究
LandscapeandMemory:CulturalStudiesofPhotography
议题二:重叠与溢出:摄影史的研究与传播
CommunionandTransboundary:ResearchandDisseminationofPhotographyHistory
学术顾问高世名学术策划杨振宇学术主持祖宇、孙善春学术助理杨立群会务组织(按姓氏拼音排序)顾一苇、江幸媛、齐晓鸾、孙雅文、孙梓钧、胥瑾、姚雨辰、张芳、赵翊添艺术策划宇志文化平面设计陈铮、栾嘉辉直播制作山江绘影时间年11月21-22日地点浙江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直播入口会议简介年9月25日,英国驻华外交官查尔诺·阿拉巴斯特(ChalonerAlabaster,-)的蛋白印象影集《中国》(China,-年代)特展“拾光之书”(TimeIndexes)登陆杭州清河坊望仙阁“杭州记忆馆”,该展览由影像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祖宇博士和英国伯顿大学王溪博士共同策划,不仅展出了有关浙江的最早相册,更是包含了关于杭州这座城市最早期的影像记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以此展为契机,广聚海内外学者精英,计划于年11月21日-22日在杭州举办“摄影、图像及其历史——第四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作为第四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的主体内容,通过“风景与记忆:摄影的文化研究”和“重叠与溢出:摄影史的研究与传播”两个议题,深入推动图像生产与历史记忆、社会现实、文化叙事的多重对话。本次论坛的学术召集人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杨振宇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祖宇。议程年11月21日上午9:00
研讨会开幕,学术召集人致辞
9:30-11:25
学术主持:祖宇
学术评议:周诗岩
发言学者:
邓启耀:“金山梦”的现实空间——早期华人移民及流散群体影像志再读
杜琳:叶华——年的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摄影
李潇雨:地方传统、国家*治与边疆秩序——从民国西康考察影像出发
陈梦岚:摄影的历史和摄影观看的历史:从庄学本的民族志摄影谈起
王鹏惠:光影褪色了吗?——重探年代李小镜的云南民族摄影
年11月21日下午14:00-15:35
学术主持:祖宇
学术评议:汪伟
发言学者:
杨小彦:迈步里奇的意义——建构运动知觉的可能性尝试
徐希景:清末福州洋人摄影俱乐部与福州口岸的城市记忆
杨振宇: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画意摄影”的困境与超越
邵文欢:“摄影”的观看与“山水”的风景
15:35-16:00茶歇
16:00-16:30
文献品鉴:查尔诺·阿拉巴斯特蛋白影集《中国》
16:30-18:05
学术主持:祖宇
学术评议:孙善春
发言学者:
顾铮:身体作为*治与情感动员的手段——在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宋教仁肖像(遗体)照片,以《民立报》为例
蔡萌:摄影终结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摄影危机与挑战
郑梓煜:再现疆域——民国风景图片集中的民族想象与国家认同
仝冰雪:实证、史料与史观——互联网时代的摄影史研究之我见
年11月22日上午9:00-11:15
学术主持:孙善春
学术评议:郑梓煜
发言学者:
汪伟:物证与符号——一张毛泽东肖像的传播史
祖宇:个案聚焦——博蒙特·纽霍尔的著作《摄影的历史:年至今》
胡玥:西影东渐:清末民初通俗文艺刊物中的“翻印”外国影像研究——以上海为中心,-
王溪:初见中国
周邓燕:本土摄影史——方法的自觉
11:15-12:15
学者提问与现场讨论
与会人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蔡萌
年生于辽宁沈阳,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策展人。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广东美术馆。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及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且论文均以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为研究方向,从美术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出发,探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演变的内部逻辑及其对应的艺术思潮与外部文化问题。曾策划的展览有“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景观·静观”、“原作”、“CAFAM未来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当代摄影—”和“罗杰·拜伦:荒诞剧场”等多个展览。年他发起了国内首个摄影理论奖“林茨摄影理论奖学金”并担任学术主持。
陈梦岚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生,主攻电影和媒介研究方向。此前主要研究民国时期摄影在视觉民族志和科学图像中的运用。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视觉文化对“图像”的理解,以及视觉、知识型和*治之间的关联。本科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人类学系,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
杜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博士生,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整理沙飞研究馆藏。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以及文学和艺术的生产体制。
邓启耀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出版《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等学术专著。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著有专著多部,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摄影展览。
胡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导师顾铮教授,研究方向为摄影史论与视觉文化传播。博士论文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上海视觉文化、商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引领者丁悚(-)及其创作实践。
李潇雨
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博士,从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研究领域为视觉文化研究,空间与文化*治,中国现代性。相关学术研究多次发表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东亚观念史集刊》、《文化纵横》、《二十一世纪》(香港)、《学海》等期刊。
邵文欢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摄影为主体的媒介实验创作及教学,曾出版《摄影表现》专著,《风景摄影的信笺》译著,曾发表《“不确定性”摄影艺术的语言超越》、《摄影媒介与绘画方式的可能性》论文。
孙善春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现任艺术行*与策划系系主任,主讲艺术哲学、视觉艺术、批评策划等专业课程。研究领域包括德国哲学与美学思想,尤其专注于瓦尔特·本雅明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译作《国富论》、《世界之轴:帕特海姆的艺术》、《具象表现绘画文选》、《德法之争: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对话》、《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等;著有《德国新电影》和《本雅明历史哲学探微》等。作为策展人,他还策划过多个艺术展览,内容涉及书法、绘画与摄影等。
仝冰雪
摄影史学者和影像收藏家。专注早期中国摄影史的研究,通过收藏原始影像,以图证史,探寻摄影术在中国的流布与发展。出版《中国照相馆史》、《一站一坐一生》、《北洋总统府大礼官》、《世博会中国留影》等专著。
汪伟
作家,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视觉文化、城市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上街》、《干掉摄影师》等著作。
王溪
英国伯顿大学摄影学博士,国际策展人、摄影节策划人、中国摄影史学专家、多媒体新闻课程讲师、杂志专栏撰稿人,现担任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与收藏顾问兼国际顾问团成员,谢画廊艺术总监。
王鹏惠
台湾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专长: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影像、人类学与摄影。
徐希景
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硕导,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摄协副主席。研究方向为中国摄影史论、影像艺术与文化,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国摄影艺术史》(合作)、《中国影像史》(第四卷)、《大学摄影》(“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八部。
杨小彦
笔名老彦,年,艺术理论家、视觉研究学者、艺术家。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硕士;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现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美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看与被看:摄影中国》()、《杨小彦自选集》()、《尚扬评传》()、《篡图:杨小彦艺术批评文集》()、《新中国摄影六十年》()等。
杨振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摄影、图像及其历史—第四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学术策划、召集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文化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思想史、风景画与山水画等。译有《康定斯基回忆录》《批评的艺术史家》等,撰写与主编《沧桑入画》《自然之名》《名家》与“艺术世界”丛书等。发表有《滕固和中国美术史的现代写作模式》《王国维和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作的思想资源》《自然与艺术:歌德与西方风景画中的一个观念》等二十多篇论文。
周邓燕
摄影史学者,艺术史博士,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主编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口述史料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石少华》,近年文论见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摄影家》,TransAsiaPhotographyReview,Photographies,曾获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杰出博士毕业论文奖、中国国家公派研究生奖学金、美国休斯顿艺术博物馆JoanandStanfordAlexanderAward。
周诗岩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视觉文化与艺术理论博士生导师,专业兴趣集中于现代性条件的先锋派理论与实践。著有《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译著有《奥斯卡·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包豪斯剧场》()。
祖宇
影像学者、独立策展人,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摄影、图像及其历史—第四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学术召集人、学术主持。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图像传播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长期致力于影像的生产、研究、传播,主攻摄影史与媒介研究,为权威、核心刊物撰稿20多篇,完成《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世界摄影书史第一卷》(译)等多部著作,主持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世界摄影史》、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国家公派青年策展人赴纽约艺术基金会访问,曾任职纽约市非营利艺术机构NOLONGEREMPTY策展人。近期策划“拾光之书——查尔诺·阿拉巴斯特蛋白印象影集《中国》全球首展”于.09-11登陆杭州。
郑梓煜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后。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编辑、财新传媒视觉顾问。现从事视觉传播研究、当代摄影研究及策展、艺术批评写作。作为编辑与策展人,其工作涉足了摄影作为社会记录与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两种维度。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脉深厚,近百年来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艺术科学”观念,为我国的艺术学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国内率先开始研究生培养,并于年、年分别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年招收首届史论本科生;年获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年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院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地位崇高,年获评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年,艺术史论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访问学者等层次丰富的人才培养,既是国际艺术史学研究的重镇,又以持续推进中国艺术研究为己任,是当代中国”艺术智性与新人文教育”的建设高地。资料|艺术与人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