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摄影书《陷入困境的城市》(DistressedCities),年。莎莉·托斯迪/摄
年起,摄影师莎莉·托斯迪(SallyTosti)一直致力于拍摄美国城市底特律。莎莉想通过她的记录展现这座经历过兴盛和衰落的城市不同的面貌,以及再次新生的可能。
柴紫渊/编译
近日,由光圈基金会举办的光圈夏季公开赛(ApertureSummerOpen)评选出了本年度的23位获奖者。光圈夏季公开赛自年起已经举办了5届,主办方致力于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视角,揭示推动当代摄影的关键主题和趋势,并希望能借此契机激发出摄影行业更多的创作才能。
本届光圈夏季公开赛的主题是“癫狂的城市”(DeliriousCites),这一主题来源于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年发表的作品《癫狂的纽约》一书。当时间来到21世纪,如纽约一样的大都会遍布全球,城市的发展进入了新一阶段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
23位摄影师用他们的作品将库哈斯对于都市的好奇心延续至当下。他们探索并记录着,摄影是如何勾勒出全球都市生活的缩影,又是如何定义城市体验的多样性。在照片中,全球各地的城市展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所呈现出的画面和视角,从或具体或宏观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性格和故事——它们源自于历史,发展在当下。
《无名》(Untitled),-年。莎拉·阿拔斯珀尔/摄
莎拉·阿拔斯珀尔(SaraAbbaspour)最初是一名城市设计师,她通常在伊朗的德黑兰和马什哈德以及霍尔木兹岛拍摄照片。她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元素和电影般的质感,试图呈现人与人之间关联和沉思的心理状态。
“我希望寻找在镜头视野框架之外有关生活的线索,以及我的拍摄对象内心沉默的对话。”莎拉·阿拔斯珀尔说。她受美国摄影家马克·斯坦梅茨(MarkSteinmetz)影响颇深,也十分敬佩用作品影响了伊朗上世纪60年代的新浪潮的已故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Kiarostami)。
《拉巴斯城》(LaPazCity),选自“缺席”系列,年。劳拉·巴伦/摄
劳拉·巴伦(LauraBarrón)是一名墨西哥裔美国移民。年,在搬至美国20多年后,她决定去拍摄一位拉丁裔加拿大移民朋友从小生活过的那些城市。
她在拉丁美洲不同的城市中游走,每个地方停留7周,试图亲近并融入当地社会中。《拉巴斯城》是“缺席”系列中的一个小系列,探讨了“其城市景观(及建筑)的不稳定性给人造成的晕头转向之感”。
“密集的城市空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倒置图像所组成的照片近乎于抽象作品,但这实际上是为了追求一种外部的理解和内部家庭的稳定。”她说,“‘缺席’系列已经成为了一种国民对历史创伤、民族或文化认同的沉思,以及通过改变环境和国籍来永远改变自己生活的愿望。”
《伊斯坦布尔,上上下下》(Istanbul,upanddown),视频静帧,年。莉莉·卢蕾/摄
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到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这是三千年来这所土耳其的标志性大都市曾使用过的名字,这曾经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世界文化的桥梁。
年,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92年后,莉莉·卢蕾(LillyLulay)在伊斯坦布尔居住期间收集了不同的图像:从iPhone快照,到黑白模拟打印,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幻灯片全部都有。她将这些都复制成明信片大小,通过剪纸和分层版画的技艺进行了拼贴。
她指出,有些照片中记录的伊斯坦布尔是独特的,而另一些只是关于这个城市的刻板印象——它们在不同时间和场所的照片中不断重复着。卢蕾最终利用这些“拼贴画”制作了视频《伊斯坦布尔,上上下下》。随着不同时代场景的重叠和融合,作品表现了伊斯坦布尔的发展和变化。“这个视频是同时寄给所有人的一件礼物,一个可移动博物馆,一张明信片。”卢蕾说。
《秘密》(Undercover),选自“我是海吗”系列,年。列度尔·塞雷佐/摄
该系列照片探讨了在后殖民时代,菲律宾城市中天主教家庭所存在的矛盾和创伤。
《拿着花的少年》,选自“中国仙境”系列,年。成焕发/摄
成焕发将探亲访友、游历全国时的闲暇时光与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这种复杂性正是使当代中国如此繁荣而迷人的原因。
《气球愿望》,选自“欢乐屋”系列,年。谢利·维勒/摄
谢利·维勒(ShelliWeiler)的系列照片“欢乐屋”拍摄了人们在被称之为instagram“自拍工厂”的沉浸式艺术展中的不同状态。这些“自拍工厂”被维勒称之为“借由艺术展的幌子向人们兜售幻想”,通过布置唯美而梦幻的场景从而吸引人们的前来和参观,而这些最终将会出现在人们的社交网站个人主页的背景中。
该系列中的《气球愿望》拍摄了纽约市内一家名为“彩色工厂”的沉浸式艺术展览地,一个小女孩因为放飞了场景展览中的气球而被责骂。摄影师试图寻找答案,如今我们去往的每个目的地,是否都沦为了社交媒体的背景?
《正面I》,选自“”系列,年。南典孝(音译)/摄
20世纪60年代,在二战对日本城市的毁灭性影响下,一批建筑师发起了“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运动,主张将生物体生长和再生的理念应用于日本战后的城市设计建设。自年以来,摄影师南典孝(NoritakaMinami)拍摄了一栋“新陈代谢派”时期的“胶囊建筑”。这是一栋由建筑师黑川纪雄设计的13层楼高的居民楼,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可移动的立方体,屋子面积只有平方英尺。
这座建筑在年仅用30天建成,并成为新陈代谢派的代表性建筑。起初,它是当时先锋设计的象征,多年后却成为一处复古未来主义的遗迹。该房屋在年设计师去世后,由居民投票决定拆除。南典孝说:“这座建筑提醒着人们一个从未在整个社会中实现的未来,它作为一个建筑领域的时代错误存在于城市中。”
《霍伊玛》(Hoima),选自“尼西内内共和国”系列,年。米歇尔·斯博罗尼/摄
现居住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摄影师米歇尔·斯博罗尼(MicheleSibiloni)的摄影作品“尼西内内共和国”主题是蚱蜢,当地语言中称做“Nsenene”——这对于乌干达的某些人们而言是一种美食,是收入的基础,也是未来潜在的食物资源。这张照片中,斯博罗尼拍摄了在坎帕拉和马萨卡市猎捕蚱蜢的人。他认为,这个新生而不稳定的行业可以让我们对乌干达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选自“旅游”系列,-年。卡罗·罗斯迦/摄
洛卡诺是瑞士马乔雷湖北端的一个小镇,拥有原始美景和温和气候。这里可以看到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生长的棕榈树以及湖光山色的美景。摄影师卡罗·罗斯迦(CarloRusca)通过对黑白的运用,用图像保留了洛卡诺的“丰富性”:这里没有蓝宝石湖,也没有皇家蓝山。相反,他图像中所描绘的是现代且色彩单一的洛卡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总是觉得我的夜晚是在洛卡诺的单色中度过的。我还在寻找属于我的颜色。”
选自“孟买之梦”系列,-年。雅娜·韦尼克/摄
该系列记录了在孟买这座电影之城追逐影视梦的年轻女性。其中大多数女孩从事的工作都还处于影视行业下层,但她们心中都颇有抱负。
《暗室》(Darkroom),年。德欧·亚塞/摄
该系列记录了石油富国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的建筑,试图寻找不同建筑中所体现的城市历史。这里被称之为“全世界外国人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编辑
孔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