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珍珠港事件中的重重疑点
TUhjnbcbe - 2023/3/15 9:19:00

年12月7日下午1点47分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的电话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这时总统罗斯福正在和自己的私人顾问霍普金斯聊天。铃声响起后罗斯福接通了电话,随即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总统先生,日本人好像袭击了珍珠港!”罗斯福问道:“怎么回事?”电话那头的海军部长诺克斯回答道:“海军部电讯部门刚侦获的一份电文内容为‘珍珠港遭到空袭’。这是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向夏威夷的美国舰只发出的紧急通知。这个电文的内容太让人震惊了!”

罗斯福放下电话后对霍普金斯说道:“日本人好像袭击了珍珠港!”霍普金斯摇着头说:“是不是弄错了?日本人不会蠢到主动向美国挑衅吧?”罗斯福说道:“日本有理由这样做。如今他们正在往东南亚一带扩张,美国太平洋舰队已成为他们最大的阻碍。珍珠港是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那么当然会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我料定我们的敌人不会不犯错。如果日本人进攻我们,那么我将会让国会批准我们参加这场战争”。二十多分钟后海军参谋长斯塔克打来的电话证实了珍珠港确实已被日军袭击。

当晚8点半罗斯福在白宫二楼召开了内阁会议。会上海军部长诺克斯向大家汇报了珍珠港事件的损失情况:美军官兵死亡人,失踪和重伤人;太平洋舰队共有18艘舰只被击沉或受到重创;被炸毁的战斗机有架,被炸坏的有架;航母出海执行任务还没回航,所以侥幸逃过一劫;海军船坞内的油库和潜艇库因位置隐蔽而没被日军轰炸。诺克斯汇报完后罗斯福开口说道:“不管是要和平,还是要战争,如今美国已没选择的余地,因为日本人已替我们做了决定”。

年12月8日中午12点30分国会召开了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身披蓝色海军斗篷的罗斯福在儿子詹姆斯上尉的搀扶下缓步走进国会大厅。这一刻共和*议员、民主*议员都用依赖和景仰的神情望着他们的总统。过去两*之间的一切*治分歧在这时都烟消云散了。在罗斯福不到10分钟的演说过程中议员们频频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票对1票分别通过了罗斯福对日宣战的要求。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长期以来珍珠港事件被解读为日本方面对美国发起的一次偷袭,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阴谋论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珍珠港事件有可能是美国方面自导自演的苦肉计,而日本则很有可能是被算计的替罪羊、冤大头。这种说法认为美国方面其实在事先就已知道日本会偷袭珍珠港,但却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以获得对日开战的理由。这种说法其实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罗斯福确实存在演这样一出苦肉计的动机。那么这话究竟从何说起呢?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对是否参加二战其实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长期以来美国在外交上所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策。“孤立主义”一词最早于年出现在《芝加哥日报》驻伦敦的记者爱德华·贝尔的文章中。爱德华·贝尔在文章中使用“孤立主义”这个概念来批评美国当时对国际合作所持的消极态度,在此之后这个概念就被世界各国的学者广泛引用。不过“孤立主义”作为一种*策所出现的时间要比爱德华·贝尔在概念上明确定义它要早得多。

早在独立战争之前北美大陆就已存在着一股和欧洲做整体切割的思路:当时的北美大陆不仅希望在*治上脱离大英帝国而独立,同时还希望尽可能在外交、文化等各方面与欧洲各国进行整体切割。年1月托马斯·潘恩在其《常识》一书中写道:“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美国的地理区位为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策提供了客观条件: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远离其他大陆。有天然的地缘屏障保护的美国具备执行孤立主义的先天条件。

独立之初的美国仅仅只是由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前英属殖民地组成的联邦,身处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之中。后来美国通过吞并佛罗里达、收购路易斯安那、侵占墨西哥领土、购买阿拉斯加、入侵夏威夷等一系列扩张行动才发展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几乎占据半个北美大陆的大国。然而直到年美国军队不足3万人,这一数据甚至低于保加利亚这样的弹丸小国。这时实力不足的美国总是尽可能避免使自己卷入美洲以外的事务中。

这时的美国的策略是:以中立之名坐山观虎斗——趁其他国家大打出手之际出售武器物资、提供贷款大发战争横财,等战局明朗后再摘取胜利果实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如果过度介入到国际纠纷中极有可能导致国内来自不同国家的族裔因效忠自己的母国而陷入分裂。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卸任时曾向公众明确表示:“我们与外国交往的重大原则就是在扩大与他们的商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少有*治联系”。

这时的美国只想和其他国家保持商业上的往来,然而在国际*治事务中想的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年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告诫国会:不要把美国和欧洲列强纠缠在一起,双方的往来仅限于商业,而不是*治,更不是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得到过法国的大力帮助,然而当年4月英法战争爆发以后华盛顿却发表《中立宣言》宣称美国将坚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策,禁止美国人以任何形式参与、帮助支持交战双方的一切活动。

美国的立国精神立足于清教传统,而清教徒最根本的信念在于:我们是上帝的选民。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来自于欧洲的美国移民们坚信自己与欧洲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美国人自认为是被上帝选中的独特民族。他们自认为是人类世界未来的希望。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在他们眼中是肮脏的、野蛮的、落后的,只有同包括欧洲在内世界上其他地区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避免自己被污染。孤立主义就此成为美国的一项既定国策:在国际纠纷中严格保持中立,避免介入除自卫战争外的一切国际争端。

一战期间美国一开始通过与交战双方同时进行交易得以大发战争横财,等到战争后期局势渐趋明朗后才加入其中。美国参加一战后为协约国提供大量物资援助,还付出了战死11万人、重伤致残20万人代价。一战后的美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然而相比英、法这样的老牌列强却只具有相对优势,仍不具备绝对碾压的实力:一战后成立的国联被英、法所控制,然而美国作为国联的倡议者却被排除在位。美国既没得到德国的殖民地,也放弃了德、奥的主要赔款。

相比之下英、法在一战后瓜分了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日本也得到了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甚至就连比利时这种弹丸小国也得到了部分德属东非。因此一战结束以后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自己在一战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然而却没得到预期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不该再让自己的军人为别国去送死。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罗斯福就意识到如果继续放任轴心国集团对英国、苏联、中国等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当轴心国征服欧洲和亚洲之后势必对美国也构成强大的威胁。

然而在当时孤立主义思想盛行的美国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这种风险,所以罗斯福对轴心国开战的想法就始终无法在国会得到通过。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府只有通过《租借法案》的形式向英国、苏联、中国等国提供武器、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美国参加二战对外宣传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然而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其实有美国自己的盘算。一旦轴心国征服了欧亚大陆势必会对美国的安全也构成巨大的威胁。即使轴心国不发动侵略美国本土的战争,那么美国在欧亚地区的市场范围也必然保不住。

当时的英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当时还是英国属地的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居,所以美国和英国之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纠葛。同为英语国家、有着大量的英裔人口以及制度文化上的相似性使两国有较高的认同。在不列颠空战期间甚至有着不少的美军士兵以志愿者的身份远渡重洋去帮助英国。由此可见在美国正式介入二战之前那种孤立主义的氛围中其实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应当主动介入战争。这种观点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的美国是不占主流地位的。

身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恰恰就持有这种不占主流的观点。罗斯福不仅看到了轴心国一旦得势将对美国造成的巨大威胁,而且还看到了参战对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时的美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然而美国的影响力仍基本局限于西半球的美洲。在欧洲事务中仍是英、法等老牌列强说了算,在亚太地区日本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美国能在其他列强斗得两败俱伤时加入到战争之中将会极大提升美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最初就源于美国华尔街股市。美国经济在这次大萧条中遭受了重创。罗斯福上台后通过一系列新*举措使美国经济得以逐渐走出阴影,然而大萧条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依然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美国加入到战争中就能利用军工生产带动国内产业的全面复兴:以此拉动内需、转移国内矛盾,从而将大大缓解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后遗症。这其实也是美国的军火商们所乐于见到的。罗斯福正是基于以上提到的这些*治经济原因希望让美国介入到战争中。

美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讲究权力制衡的国家:一方面由国会、*府、法院分别掌握立法、行*、司法的三权分立体系对总统的权力构成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地方上各州所享有自主权也对联邦*府的权力构成制约。美国总统同时又是美军总司令,所以对军队任务有下达执行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总统可以随意调动军队,因为美国宪法规定对外宣战、军队调动是国会的权力。由此可见在美国对军队的权力是由总统和国会分享的,那么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种博弈。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结还很浓厚:国会里有相当一部分议员对介入战争是持反对态度的。然而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全体国会成员几乎一致通过了对轴心国集团宣战的决议。之前一直反对介入战争的国会开始全力支持罗斯福*府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战,同时美国*界、军界以及社会各界在经历珍珠港事件后变得空前一致的团结。这样的变化显然是一直主张参战的罗斯福所乐于见到的,所以罗斯福的确有自导自演一出苦肉计的动机。

当然有动机并不足以证明珍珠港事件就一定是罗斯福设计的苦肉计。这就像审理一起犯罪案件时动机只能当做推理依据,然而却并不能当做直接的犯罪证据。假设张三和李四有矛盾。如果张三被人杀害了,那么和他有矛盾的李四自然是有动机有嫌疑的,然而这却并不能证明张三一定就是被李四杀的。罗斯福有自导自演苦肉计的动机,那么有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件事就是他所为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珍珠港事件就会发现确实是存在一些疑点的。

当日本飞机轰炸珍珠港时海面上整齐排列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舰只和飞机。这些作战舰只和飞机没任何的掩护和防御措施,以致于被当时的美国参议员们形容为“美国海军睡着了”。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中出动了由6艘航母和17艘其他舰只组成的超强大舰队。即使日军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想象如此大规模的一次行动能完全做到瞒天过海。根据战后解密的档案资料显示: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中国就已对日军的动向有所掌握并通过一定途径告知了美国方面。

当时军统一个叫姜毅英的破译员通过日军的往来密电成功破译了日方将对美国发动偷袭的情报。按说这么重要的事应该尽快通知美国,但蒋介石在这件事上漂亮地耍了一个滑头:他先将此情报通告驻美大使郭德权,然后再将此事正式通知美方。在五角大楼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试图破坏美日关系从而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手段而已,所以美国军方选择对这个信息不予理会,而这恰恰正中蒋介石下怀。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而美国人却还在一旁作壁上观。

其实蒋介石是希望美国被日本教训一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美国下力气支援中国抗战。然而蒋介石又不敢把这份情报瞒下来,因为一旦将来没美国人识破会对自己很不利。蒋介石故意用一个比较低级的方式传递消息就是让美国人不引起重视:这样一来自己算是向美方传递了情报,将来美国方面在这件事上也没什么好指责自己的;另一方面对这份情报不重视的美国人很可能还是会被日本人狠狠教训一次。其实当这份情报真正的到达罗斯福办公桌上的时候珍珠港已是一片火海。

当时延安的方面也在事先知道了日本即将偷袭美国的情报:一位加入中国共产*的日本人中西功在年11月通过汇总各方面信息分析出日军的战略方向转向太平洋最早可能是在12月1日,最迟可能是在12月15日,12月8日的可能性占到90%。至于被袭击的目标具体是哪里则并没预测出来。与此同时国民*军统内部也潜伏有中共地下*的成员,所以姜毅英的破译电报出来之后延安方面甚至比蒋介石得到消息都早。然而当时美国和延安的中共方面联系较少,所以这份情报没能及时传递给美国方面。

退一步讲即使当时国、共两*的情报被及时传递给了美国方面也未必能改变什么。当时军统和中共方面都知道日本即将对美国发动偷袭行动,然而发动偷袭的具体地点是在珍珠港、具体时间是年12月7日这点是在事先无法预测的。美国即使及时得到了情报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可也无法准确判断日本会在具体何时何地动手。当然作为太平洋舰队基地的珍珠港成为日军偷袭目标的可能性无疑是最大的,但也不排除日军选择其他目标下手的可能性。

在日本的袭击发生之前美军突然向珍珠港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在袭击发生的前一天临时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些都是有档案可查的,但在袭击之后这些记录和当事人被全部调离。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然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其修理好,甚至还通过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了新的水平。尽管美国海军在珍珠港事件其实并未因此伤筋动骨:事件发生时所有航母都在外面执行任务。

有人据此猜测罗斯福和美军几位高级将领可能在事先已得知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所以故意先把航母全部调走,同时向珍珠港调派了大量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之所以自编自导这样一出苦肉计就是为了摆脱国内孤立主义的束缚。然而疑点终归只是疑点、猜测终归只是猜测。珍珠港事件确实存在太多疑点,然而却没任何直接证据可以确证这就是一出苦肉计。事实上所谓的情报漏洞和航母出港都是可以给出合理解释的,所以时至今日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现在看来美国方面在事先的确知道日本即将对自己发起军事行动,然而从现有证据中很难看出美国确切知道日本会于何时在何地动手。这种情报上的疏漏究竟是不是故意为之的苦肉计恐怕已是我们今天说不明道不清的了。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所有航母都不在港这个问题也并不能排除就是一种巧合:珍珠港事件发生时企业号航母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看起来似乎是挺巧的。

然而如果珍珠港事件真是一出苦肉计,那么必然会在相当秘密的状态下进行。这也就是说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可能太多:充其量也就罗斯福和美军最高层的几位将领可能知道,而当时正在返航的企业号航母上的官兵显然是不可能知道幕后真相的。那么假设如果企业号返航的速度再快一些就有可能与偷袭珍珠港的日军迎头撞上。退一步讲知道内情的高层限制了企业号返航的速度,那么美军高层总不能限制日军方面的行动吧?如果日军方面的行动比一开始预计的耽搁一些不也可能撞上返航的企业号航母吗?

珍珠港事件就是这样扑朔迷离:整起事件看起来的确疑点重重,可无论证实或证伪都缺乏足够的证据。如今我们既无法肯定说整起事件就是美国方面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可也同样没过硬的证据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无论珍珠港事件的真相如何都无法改变一个既定事实——这一事件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命运:珍珠港事件直接导致美国正式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说一战只是使美国的孤立主义*策有所松动,那么二战则彻底终结了孤立主义。

二战后美国的外交*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美国外交*策的多边主义时代产生了。战后美国多边主义外交*策的基本理念为:通过维持西方联盟在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与盟国乃至与非盟国之间的*治经济关系,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事务。在美国*府的推动下强调国际多边合作的联合国于年成立,而战后的西方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珠港事件中的重重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