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和11日,在印度国内外引发巨大争议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先后在印度议会上下两院得到通过,并由总统批准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年12月31日前因受宗教迫害逃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来到印度的信仰六种宗教的少数族群,如果在印度居留时间超过五年,可申请加入印籍,但唯独排除了穆斯林。这个修正案除了在国内外引发了穆斯林群体将被区别对待的担忧之外,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等地区,还引发了族群结构更改、文化传统被冲击的顾虑。
11日起,由“震中”阿萨姆邦爆发的抗议示威迅速蔓延到全国。这一法案在印度官方表述中,处处彰显出印度的“南亚人权卫士”姿态。然而不少抗议者认为,该法案违反了印度世俗宪法及其提出的平等原则,是莫迪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将印度2亿穆斯林人口边缘化。莫迪否认了这一指控。无论如何,这是印度首次将宗教标准纳入其入籍或难民*策,新的法案将这个拥有大量穆斯林少数群体的多元化世俗民主国家,重新定义为印度教和其他“印度信仰”信奉者的“天然家园”,而伊斯兰教被明确排除在外。
正如一些学者所担忧的,它似乎正释放出一个不好的信号,即宗教信仰将在评估公民身份时起到主导作用。那么,印度正在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吗?
在年行将结束之际,围绕《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的风波席卷印度内外。根据该法案,年12月31日前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进入印度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人
(帕西人特指自7世纪以来于印度次大陆定居的琐罗亚斯德教徒,留在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和近现代方从伊朗迁入印度次大陆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一般不被视为帕西人)
和基督徒可以不被视为“非法移民”,进而可以申请印度公民身份。印度*府声称该修正案旨在为在上述三个伊斯兰国家遭受迫害的非穆斯林提供人道主义庇护。这一修正案最大的受益群体是从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不断涌入阿萨姆地区的孟加拉人。长期以来,阿萨姆民众强烈反对孟加拉移民大规模迁入。因此,修正案通过后阿萨姆地区首先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在过去数十年中,阿萨姆语母语者占阿萨姆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孟加拉语母语者[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占阿萨姆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族群矛盾不断激化,外来移民的不断迁入是主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阿萨姆语母语者主体亦是印度教徒,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反对接纳孟加拉印度教徒。)
与此同时,在印度其他地区,反对者批评该法案在公民身份问题上将宗教归属纳入考量,违背了宪法的世俗主义原则。法案涉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以及美国均以不同形式批评了印度*府。截至目前,印度*府已经采取了包括驱散示威游行、逮捕抗议者、切断互联网等各类措施,但是抗议活动并未消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一个地方性的*治问题如何能牵动全国人心并波及印度周边国家,乃至获得国际